我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的公演是很成功的,公演的那一天,酷热的六月,也应景的下起了一场很酣畅的雨。

然后我沉寂了很久。

03年在人生最不如意的时候,出了一张个人专辑。也算是对多年音乐生涯的一个交代。那期间,其实创作并不在状态,很挣扎,很勉强。大多数作品都不是即时的原创,都算是以前的东西拿来炒剩饭。

然后回到川音任教。从03年到08年长达五年的时间,我没有写出过一首歌。好像已经荒废,其实只是冷落。

难怪有新朋友问,骁哥你是教体育的么,看你这么高大威猛?

我不会教体育啊,我先天小脑不发达,初中时走路都会时不时的摔一跤。

好像我和音乐已经断交。虽然还在学院里教演唱、教吉他、教音乐剧、教一些和音乐相关的课目。突然就失去了写歌的能力和动力。

一直到08年的地震之后。

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在老财大的第二运动场跑步。

坑坑洼洼的运动场很是伤脚。我们一深一浅小心翼翼的探路。他是AC米兰的球迷,是我的死敌。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胡乱掐着。

事实上那时我已经很胖了,并不是灾后后遗症所致。是自己的原因,我的身体就像气球,很容易就变胖,光喝水就能。

跑得很辛苦,才不到一千米的样子我就喘得不行。他讥笑我已经年迈,就像吕布与一位不知名的将领擦肩而过,连手中的方天画戟都懒得挥舞,谁会在意一枚废柴呢。

从那以后我开始制定了严格而苛刻的减肥计划。风雨无阻的执行。

四个月后我成功的减掉了几十斤。很多曾经的衣物都觉得空荡,索性愉快的扔掉。

在那之后我写出了一首新歌。一首和之前风格迥异的歌曲。

《想念》。是一首比较成熟的歌曲。摆脱了以前的青涩。吉他编曲也很不错,算是作品中很受欢迎的一首。

虽然荒芜了这么多年,但我觉得很值得。写歌真的需要沉淀,需要生活的碰撞与积累。光凭技术和想象,写出的作品会空洞。每一首歌的背后,往往也深埋着一段比写歌本身更加有趣的故事。

就像是一条分界线,只不过花了五年的时间。

以前的很多歌其实写得很好,但我几乎不再提及了。

2010年初夏,一个无聊的下午去理工大学等人。

我深陷在一个破沙发里,不想动。那段时间有一首歌一直写不完,心里很焦虑。

我窝在破沙发里,闷热的空气让我异常烦躁。迷迷糊糊的竟然睡着了。时而又被周遭的喧嚣吵醒。我也不清楚在路的中央为啥会摆放着一只破沙发。那段旋律也不合时宜的跳出来,和我还没褪去的睡意刀剑相向。

后来有几个同学在拍戏,因为没有正式的摄像机轨道,便用一辆拉货用的三轮替代。几个青涩的孩子严肃的沉溺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我微眯着双眼,思绪在神游,眼睛却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后来突然有了灵感。

穿堂风也在耳边轻轻掠过。知了不再是呱噪,就像和声一般若隐若现。

写歌的过程,在我看来,远比歌曲的演绎更有魅力。一首歌,三五分钟就临近尾声,而创作过程的背后,话题却可以延伸到很远。所以,最爱的弹唱方式,就是抿几口咖啡,然后絮絮叨叨的讲半天,然后再断断续续的接着唱。时间也不要催,就这么懒懒的行进。

15年开始写小说,其实是有感于一篇网络小说,觉得很感动。有个朋友建议我,老徐,你也可以写。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文笔还是不错的,但仅限于写歌词写诗歌或者写那种很散漫的随笔。小说,还真的没有尝试过,心里很忐忑。不知道从何下笔。

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因为一个很可爱的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开始写我的处女长篇----《花生》。

原以为会很容易,最初都会有这样的错觉。一开始每天更一段文字,觉得很兴奋和斗志高昂。

但小说最关键的是逻辑性,根本不允许写得很随性。慢慢的就开始屡现疲态,原形毕露。

毕竟看过很多并不等于就会很能写。写作真的是一件殚精竭虑的事情。

记得最艰难的就是,写到女性的感觉。比如做爱,比如其他。你根本无法妄加揣摩和凭空想象。

还有一次印象最为深刻,有一天早上,大约不到七点,写到一段关于大学时期女主角所用的一款卫生巾,具体什么牌子我真的有些记忆模糊了。于是想求证,去百度。根本找不到准确和满意的答案。

我又有严重的强迫症,怕灵感消失又想立刻找到答案。于是我给很多同龄的女性朋友发了微信。

当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呵斥与鄙夷,或者石沉大海。

也有回神经病的。

只有一个答案。

青梅竹马长大的一个发小。她很认真的帮我回忆和再现了九十年代中期女大学生们常用的那款卫生巾牌子。于是,那个段落便得以能严谨的进行下去了。深深感谢。

上面的这一段记忆是为了引出15年5月12 日上午那段写作经历。

当时我在文理学院给一帮大一的孩子上吉他选修课。

天气非常闷热。太阳直射进教室,也没有空调。几只发疯的吊扇随时感觉都要坠落一般。

我笔挺着腰杆,尽量装出一副很淡定的神情,看着孩子们有些笨拙和吃力的样子。觉得他们很可爱,也舍不得打断他们。

我突然有些走神,有些没来由的想起了自己写的一段小说片段。很伤感的一段文字。虽然时间上毫无契合的节点。

但灵感就那么恰如其分的出现了。

我悄悄的偷了一点空闲,很快的写出了与小说同名的歌《花生》,那些个歌词就像原本在那儿一样,我只是用笔勾画了出来。后来我精心的做了编曲, 让它成为与小说文字心心呼应的旋律。

我只是一个太过平凡的教师而已,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吹嘘的成绩,只是想把这些有趣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得到知音的共鸣。

还有一次最为神奇。

我的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编导班的课代表。她叫方明珠。一个很可爱的小孩子,也很有思想。

多年之后,平时不怎么联系的她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很详细的讲述了一个她做的梦。

我平时很难记起自己的梦境,可能与年纪大了有关,有时实在觉得珍贵就会立刻用笔记下。但绝大多数都是瞬间遗忘。

她的这个梦,很有画面感。勾起了我的喜欢。

那些场景也唤起了03年草地音乐会的一些美好记忆。“席地而坐”这个词成了全曲的写作动机。

用心的花了些时间写出来,词曲都很满意。

是为《他们在风里,听老徐唱情歌》。

点赞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