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卖挂面

范长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庭里,人口多,祖父范桂山是满清时的秀才。当长江长大懂事时,家境已开始破落了。他读书的学费和伙食费,靠的是母亲绩麻、纺线手工劳动的收入。

长江进城念中学后,回家时有时流露出洋洋自得的情绪,穿着上也有些变化。这使母亲很不放心,但又说不出更多的道哩来,于是想了个办法来开导他、启发他。

又是一个礼拜天,长江从县城回家来了。照老规矩找母亲要伙食钱。母亲一边纺线,一边对他说:“钱在床底下那个大坛子里。”长江连忙从床下把坛坛拉出来,揭开盖子一看,只有十多把挂面,没有钱,就问他母亲。母亲说:“你把挂面背到火神庙去卖了,不就是钱了吗?”长江脸刷地一下就红了。

他想:逢场天,火神庙里大都是些穷苦人,身上穿襟襟、挂绺绺的,我是县上的中学生了,什么事情不可以干,为啥非要我到那里去卖挂面?母亲又对他说:“文华呀(长江的小名),今天你才上中学,就看不起乡下人了。等你将来书读得更多了,眼睛里还有我们呀?"。

长江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背上十几把面,向火神庙走去。刚到庙门口,远远望见一个穿着颇为阔气的同学在招呼他。他赶忙把帽子往下拉,遮住发烧滚烫的脸,低着头,三步当两步地跨进火神庙里去了。

自那以后,去卖挂面的次数多了。他结识了许多处于生活重压下的最低层的农民兄弟。逐渐熟悉了他们,看到了他们勤劳、质朴、老实巴巴的品德,也看到他们穷困、悲凉的境况。再对照那些军阀官僚、土豪劣绅花天酒地的生活,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啊!长江想:那些破产的农民几乎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自己一定要把书读好,将来也好为穷人办点有益的事情。

同学中,也有一些染上了吸烟、赌博等不良恶习。有的同学,还约他一道去“起马股”、“推牌九”,搞吃吃喝喝,但长江都一一谢绝了。他的心思集中放到学习上了。

讲演迷

范长江从小性情好动,热情活跃。他在中学读书,不但功课好、喜欢运动,而且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讲演。

一次,同学们选举学生代表。选举会场上挤满了同学。主持选举的同学,正在向大家介绍候选人。当介绍到长江时,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善于讲演”。同学们说:选范长江没错,他能代表我们说话,为大家谋利益。结果,长江以最多票数当选。

那时候,大革命的浪潮已经影响到内江这座小山城。我们党在内江地区的活动已开展起来,一些进步报刊、书籍从广州、上海、武汉、重庆等地不断传入,又通过我们党和共青团组织发到进步同学手中。长江很喜欢读这些书,认真地做了不少笔记,接受其进步思想的影响很快。

党在学校组织了读书会、青年谈话会。长江是积极分子,并且担任了学生组织的一些工作。

于是,长江把自己接受的一些民族民主革命的进步思想,又拿去宣传,影响群众。每当逢场天的时候,初一、十五赶庙会,人们都时常看到一位英俊热情的少年,站在一张大方桌上发表演说。他讲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内容都是关于打倒列强、反对封建方面的,吸引了不少听众。这个少年就是长江。有时,他站在田坎上、站在石梯坎上,也热情洋溢地演讲起来,广泛向群众进行宣传。

长江还在学校办墙报,编刊物,保管学生组织收到的进步书刊,把这些书刊借给同学们传阅。他还积极参加了抵制日货的宣传游行活动。

内江桂湖街老城门

点赞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