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近香港得大事,除了就是近一百三十多年以来最大的暴雨,之外那就是香港爆发了一单涉案总值高达十三亿港元的加密货币诈骗案例,这个诈骗事件引起了整个香港得热烈讨论,据调查所知现在的诈骗受害者多达两千人,其中包括普通的平民百姓,还包括众多的城中名人,明星以及KOL,到底这件事得来龙去脉是怎样得?这个事件可以告诫我们点什么?

先说说什么是虚拟货币,在两千零七年八月美国经济开始浮现出金融危机,在一年后即两千零八年金融海啸开始失控所带来得影响相当大,直接导致很多大型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或者被政府所接管,导致经济衰退,当时得全球经济都深受影响,然而一个叫中本聪得人在同年十月网络上发布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对等式得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

在之后得两个月内世界上首个虚拟货币比特币就正式诞生了Bincoin,发放比特币的初衷是为了不让某国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控制而使其在全球都能自由流通,在之后得十多年间加密货币不断地发展,出现了不同得种类目前为止有多达一万多种得加密货币,一些也是为人所熟知的例如以太币(ETH)泰达币(USDT)等等,同时在世界各地也出现大大小小的交易所。

具体的交易流程就是通过一些我们日常的货币,例如人民币港币美金等转换成加密货币然后再交易所进行交易,但交易所的竞争十分激烈,于是就推出很多以“高利息回报”的招牌来吸引客户的投资。但加密货币还是比较新兴的领域,与股市保险的投资完全不同,但同时国家对此的监管还不到位,例如再反贪风暴里面就有证监会会调查不同股市的背景。

正所谓树大有枯枝,一定有些交易所或者货币发行商利用法律漏洞以一些非法手段吸引客户的投资,香港的这次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本次的主人公就是一家名为JPEX的虚拟运营平台,这家公司在二零二零年七月就开始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在公司介绍利就提到拥有多国的加密货币相关牌照,但后来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就是传统的外汇金融服务并无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资质。

但有趣的是在案发前一年的时候香港证监会就已经做出警告这家公司是没有相关牌照还被列为可疑名单的公司,事实证明这家公司在各个国家的注册和注册人的背景都是不正常的,那么这么一家既不透明也神秘的公司是怎样“俘获”投资者的信任呢?那就是靠营销不诚实的标语,第一就是花大量的钱做宣传,在你能看见的地方都做海报,例如地铁公交站广告牌,宣称自己是日本加密货币交易公司。因其跟“JPX”日本交易所名字类似让人误以为是日本公司。

除了花大价钱卖广告之外,找代言人也是大手一挥签下张智霖作为中国区的代言人,还有一系列为人熟知的TVB明星以及KOL,youtuber为其宣传,说一下什么是KOL,全称Key Opinion Leader,意思是关键意见领袖。它被视为一种比较新的营销手段,发挥了社交媒体在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其中KOL林作就为其代言加密货币(JPC)。

Facebook,Instagram是很多香港人日常使用的设计平台,YouTube也是经常观看的视频平台,给人的潜意识里面就觉得这家公司应该很有实力,那么多人为其代言,还说很什么什么上市公司合作等等,给散户和投资者带来一定的信心,于是就开始存钱进入JPEX的账户里面。那么是什么导致事件敗露的呢?香港证件会就发布一则声明呼吁大家要留意一些没有牌照的不合规交易平台,而且很多宣传手段都存在可疑之处。

于是就有客户开始查看自己在JPEX平台上的货币,但结果显示无法提现。于是马上将截图上载到讨论区,也有用户遇到同样的问题,更好笑的是要提现1000USTC就需要999USTC,相当于只能到手1USTC,结果用户马上意识到上当了。也马上有人发现JPEX正在不断地转移资产,而且数额不是小数目,用户马上报警,由于事件很严重,证件会也将案件交给警方处理,应该是一个叫商业罪案调查科的部门把。

过了几天,警方就拘捕了四男四女,当然很多都是KOL为人熟知,警方怀疑这个诈骗案跟他们有关,并以“串谋诈骗”的罪名。据说其中之一林作之前是个保险经纪,但被解雇后来在社交平台称自己成为JPEX的合伙人,更声称自己卖了香港的两个物业之后投资加密货币市场,还开设了一个名叫“林作炒币”的找换店。继续在网上发声指:唯一的风险就是平台倒闭,以我眼光分析这样的势头十分安全的话。

我也跟香港朋友谈论此事,得出一个结论:贪字得个贫字。如果有人同你讲:有好野益你,你投资少少就可以有很多收益。你会相信吗?如果真的有好处,他为什么要跟你说,他是你谁啊。换位思考,你会不会也告诉别人,让别人也来分一杯羹,所以别看上面说利息有多少里好像很有吸引力,比银行好太多,所以整个事件下来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庞氏骗局就是,用后入者的本金,当作先入者的收益,不断滚雪球的骗局,俗称“拆东墙,补西墙”。

这些东西都说明了是虚拟货币,要是真金白银那就不一样。所以还是那句:脚踏实地吧。

点赞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