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俗称“娘娘庙”,位于古文化街内,宫内供奉的是“海神”妈祖,始建于元朝,历史悠久。天后宫坐西朝东,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张仙阁和四座配殿组成,是天津市现存早的一处古建筑群。

天后宫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馆内除保留天后宫复原陈列外,还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基础内容的陈列展览,系统地介绍了漕运、婚育、商业、民间生活、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等习俗内容。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作为舟车汇集之地,随着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天津军事经济地位日趋重要。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海运漕粮连年猛增,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繁盛景象。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1326年(元泰定三年)皇帝下令在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建天后宫(当时叫天妃宫),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官员、水工、船夫、在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同时这也是百姓求财求子,祈免病灾的场所。

天后宫,俗称娘娘宫,亦称天妃宫。其内供奉的天后是一位保护海上航行的神,“天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福建莆田湄州岛一位姓林默名的女子,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一生仅有短暂的27岁。据载林默自幼“生而神异”,聪明伶俐,习水性,能乘席渡海,勇敢侠义,能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险船只。她死后还屡次显灵。海舟危难,有祷必应。其事迹被众人称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航行闯过风险而平安渡海之后,就越加附会于神女林默的灵验。

在天津妈祖形象备受青睐,到了清代一度建庙达二三十座,南运河横贯其中的杨柳青及其辖区娘娘庙就不下16座之多。妈祖作为海神,在天津逐渐演化为福佑万方、有求必应的正神。随着时间的推演,现今只留下古文化街这座天后宫,由于历史的原因曾遭受破坏,经过多次修复的天后宫,从东头的戏楼面向西与面向东的山门之间是能容千人的广场,戏楼上“乐奏均天”的匾额与山门门额整砖上镌刻“敕建天后宫”遥遥相对。山门前两座幡杆加固并保持原貌,两大幡杆每逢节日即将旗幡悬上,两面旗幡上绣着:“津门艺萃百肆迎春,溟波浴日济运通航。”

天后宫内建筑群主要有前殿、正殿、药王殿、台湾殿、凤尾殿、藏经阁、关帝殿、元辰殿、启圣祠、财神殿、碧霞元君殿、王三奶奶殿、良缘阁。修复后的天后宫保留了明代重修后的风格,现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看点一:天后宫集市

天后宫周边形成了天津最早的自然集市之一。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在城外增设法定集市“五集一市”,其中的宫前集,又分宫南、宫北二集,每月逢初一、十一、二十一行集。宫南、宫北大街,一边面对海河,一边面对卫城,成为北方地区盐、粮的集散地,也吸引了各种商品的经营者。天后宫的市集热闹非凡,每逢节日和天后诞辰日都举办民间花会表演。

天后宫戏楼也时常演出戏曲,清道光年间北京“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台柱子余三胜,道光至光绪初年长期为“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老生台柱和班主程长庚,京剧第三代人物、曾为“内廷供奉”的谭鑫培等,也都曾在天后宫戏楼粉墨登场。另外,每逢天后诞辰日,天后宫要举行“天后出巡散福”皇会表演,百戏云集、万人空巷。皇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都与纪念妈祖诞辰和妈祖散福省亲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多时参加表演的团体有100多道会,各道会表演内容不同,其器具、道具和表演风格迥异,荟萃了天津地域民间文化的精华。

看点一、正殿

前殿后面通过甬路是坐落在高大台基上的大殿,亦称正殿,这是天后宫的主体,六百多年间,其基址从未移位。大殿台基周围均系花岗岩条石包砌,台基东南角的条石上仍保留“道光二十三年”刻字。正殿平面为凸字形,前接卷棚抱厦,后凸出部分称凤尾殿,祭祀净瓶观音、滴水观音和渡海观音,构成大殿整体。大殿正中佛龛中为天后坐像,只见天后圣母慈眉善目,仪态端祥,凤冠霞帔。四名彩衣侍女站立两旁,其中两人手执长柄扇遮护天后,另两人一个捧宝瓶,一个捧印绶。面前是供桌、供器,殿内两侧陈列銮驾一套,十分肃穆庄重。神像前的供桌上摆满了香客们供奉的月饼、苹果、绢花等。从这些供品可见香客的众多和虔诚。抬头向上,看见三块匾额,中间一块写着“垂佑瀛堧”,意为赐福沿海。两旁分别写着“盛德在水”,“万里波平”,都是歌颂天后海神。

 看点三:民俗博物馆

天后宫对天津城市的生成与发展及宗教和民俗文化的演进,曾发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成为了天津地域文化的历史原点,天津民俗文化之根。天津民俗博物馆位于天后宫西南侧,以原来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刘家大院”为依托。民俗博物馆征集民俗文物约上千件,介绍了天津漕运兴起、渔盐的发展和习俗;天津民间各路花会特别是“皇会”沿街表演;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和津门独有的“拴娃娃”习俗;天津店铺悬挂于门前的各式招幌;民间生活用品、乡土风情;衣食住行民俗;杨柳青年画、风筝、砖刻、泥塑、绒花、剪纸、编织等民间手工艺品和民间戏曲艺术。此外还经常举办不同专题的书画、服饰、刻瓷、葫芦烙画、根雕及民间工艺展览和展销活动,以多种形式展示老天津民俗。

每年的农历3月23日是天后娘娘的生日,届时整个古文化街都会举行皇会(初叫“娘娘会”,因乾隆下江南曾游此会得名“皇会”),天后宫前广场、宫南、宫北一带都能看到表演,有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是整个天津热闹的庙会之一。

点赞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