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精神“躺平”的这段时间,刷了不少短视频,一方面是的确总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扰到,以至于不能静下心好好看本书,写点东西,又或是做其他需要专注的事。另一方面也是想趁机给自己一个懒惰的机会。但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点不信“邪”:就像好奇“毒品”为什么容易上瘾且难以戒断,进而产生“以身试法”的逆反心理。

按照占比成分,第三种原因或许是最主要的,但也不排除它们共存的可能性。

那到底发现什么问题了呢?阅读困难!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看才能看懂,且看了下段就忘了上段写的啥,倒回头重看。往往一本小说类书籍一个礼拜都看不完,换做之前同类篇幅也就一两天的事。即便是被打扰到也能很容易再次沉浸其中,鲜少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情况发生。在这期间,我也惊讶的发现如果把看书的时间换成刷短视频,就完全没有任何障碍。随时可以放下,又随时可以续上,不知不觉中倒也知道了很多“信息”。在安慰自己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同时,人却越来越浮躁。以至于后来发现观看超过三分钟的短视频都觉得长。这固然跟内容有关,但却不是主要原因。

心浮躁了,只会离专注越来越远,这就必然会导致在“内卷”越发严重的社会大环境下,迫切想要了解更多“信息”。于是,越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立。

发现问题就已经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尝试过几种方法,但各有利弊。

首先,把手机调成静音藏起来。优点是找起来费劲也就懒得找了,从而达到提升专注力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会不会错过重要的消息?行为上越排斥,心理上越惦记。

回忆起曾经“闭关”的那些时日,也是把手机调成静音藏起来,但因为有明确的目的,所以即便是后来发现错过某些重要消息,也能很平和的处理。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一方面是身边的确有需要随时打扰的因素存在,即便是我不看手机也会被其他方式打扰到,所以不得不把手机带在身边。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打扰是短暂的还是长期的?有没有更合适的应对方法?又或者是自己渴望被关注但又畏惧被关注的内心挣扎呢?究竟是要处理与外界的关系还是与自身的关系?

其次,获取信息的方式。虽然很清楚用阅读+思考的方式更科学,但有时候也会贪婪短视频带来的便捷。本以为只看自己关注的信息就好,本以为刷完视频后也会思考,但拿起手机就会忍不住不停的刷下去。就像是开始嗑瓜子就停不下来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也忘了要思考啥,别人已经给出了总结自己还有没有必要思考。在某一刻忽然反应过来不可以这样“玩物丧志”,但清醒了片刻后不知何时又拿起了手机,眨眼间早已时光飞逝,不得不又挣扎在懊恼与诱惑之间。

惰性是人的本能,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人云亦云、游手好闲……这些都是惰性的衍生物。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滑向更颓废的深渊。

对于这个部分,我个人觉得提高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就能有所改善。最大的问题是习惯的养成。至于怎么养成更适合自己的习惯,因人而异,我就不罗嗦了。

最后,短视频就一无是处吗?阅读就一定无可挑剔吗?显然不是!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感谢时代的“内卷”,用短视频的方式看新闻,更直观便捷;用短视频的方式学技术,更通俗易懂。但我们却更容易沉浸在“奶头乐”的内容中,这个原因与上一点雷同。阅读纸质书虽然有时候很枯燥,但沉浸其中之后会感受到充盈的快乐。或许这就是内啡肽与多巴胺的区别吧。

其实在这点上,或许我们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内容的选择上。就像是勤奋的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勤奋,颓废的人大多数时间都在颓废。那是否一定要改变呢?不一定。如果能在颓废中寻找到快乐,那也算有所收获。看短视频就一定是浪费时间吗?如果用生命就是一场体验之旅,似乎也不算浪费。这种感觉很像是同样一把刀,有人用它切菜做饭,有人用它行凶伤人,还有人用它保护自己。同样作为工具的短视频,也取决于使用者的意愿。

或许这并不是短视频与阅读之间的竞争,而是人与人欲望之间的竞争。我承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来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的运行发展,但也需要用传统的方式来找回阅读的满足感。毕竟,人才是万物之根本,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而发的。

点赞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