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曾经看过物理学中的双缝干涉实验的视频,将一束光穿过一个封闭的空间,在投射光的一面墙上开有两个孔,当光以波的形式通过孔投射到封闭空间的里面那堵墙上后,出现了多条明暗相间相互干涉的条纹,这个实验证明了量子力学的核心奥秘“波粒二象性”,但我看的这个实验,是在这两个屏幕中间架设了摄像机,要记录下这个神奇的过程,但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一旦开启了摄像头,波粒叠加产生干涉的条纹就坍塌了,成为了满屏的粒子,这就是基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观察者效应。

我对这个实验印象深刻,对于我的好奇心来说,它只是我脑海中一段影像资料,那时我还并不知道它会给我怎样的影响。上周看《穷查理宝典》中记录芒格老先生说到,物理学对他思维模型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实验,并且我终于把它和我所思考的一些事情联系了起来。

观察者效应,在人类的活动中,可以理解为观察者的行为对观察对象引发的变化。最直接的表现在我身上是这样的,小学到初中我都阶段性的写日记,但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妈妈偷看我的日记了,于是买来带锁的日记本,但即使这样,一想到日记有可能被人看到,我就丧失了真实表达的能力,这大大的影响了我,以至于我这几年重写日记的时候,发现自己很难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

当我们在公司或单位接受具名或匿名调查,对同一件事的评价也会产生很大差距,我们总会受到外界观察的影响从而改变我们的表现。当然这同时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当一个人的身份是老师,那为人师表就会成为他行事为人的准则,如果他在生活工作中处处都以这个准则来操练自己,他身边的人也给他正面的反馈,中肯的建议,那这个影响就是正面积极的;但如果他所遭遇的是家长的质疑、同行的挑剔、领导的打压、家人的否认,那么大概率他会因为这些“观察者”而放弃原本为人师表的准则,只是成为一个“职业老师”。

朗达拜恩在《魔力》书中提到观察者效应的应用,指出“将心中的感恩集中于食物和水,这种关注会改变它们的能量结构,从而起到净化的作用,这样你所摄取的一切将有助于你的身体健康”。

我觉察之前一段时间和父母的相处中,我成为了家里的唐僧,其实我家从唠叨这点上,我妈如果排第二我绝不敢排第一,反思无论我是被唠叨还是唠叨者我都不喜欢,我被妈妈唠叨,以前是反抗,到后来躲避,再到现在面对并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变成了我也在某些时候成功被她同化了。当我再结合观察者效应,发现在很多事上,都有这样的状态,当我们刻意做某些事,或是特别看重要帮助别人改变的时候,往往因为用力过猛,或是不能找到关键的问题,从而不能持续,这也是我需要警惕的部分。

有一次我在忙完清洁打扫后,坐在书桌前休息刷手机,妈妈在厨房用抱怨的口吻说了句:“搞得咧脏(这么脏)”,这句话她说得并不大声,但隔着客厅居然传到了我的耳朵,我第一反应是在说我,因为中午她和爸爸在外面吃饭,我自己在家做饭吃了,也收拾好了,估计哪里的清洁没有达到她的标准。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火瞬间就上来了,因为爸爸有时候洗完碗收拾厨房后,达不到她标准时她就会用抱怨式的唠叨,我一直告诉她如果爸爸偶尔有没做到位的,帮他弄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经常性的,就直接提醒他,不要背后唠叨。唉唉... ...我还是修炼不够啊!我特佩服我爸,面对妈妈常年的唠叨,他直接选择不听,但有一个直接的后果,他听力也下降了!就在我察觉我的怒气,并发现我是那么想符合妈妈的标准以至于达不到就难过生气,但我接纳我自己有这样的过程,我知道我做了我该做的,至于符不符合外界的标准,那不是我该承担的,很快我里面的怒火平复了,我没有向过去那样跑去问她并劝她,但我内心祝福她能觉察自己的模式,并能从这样的状态中被释放。

当我们真正懂得成为自己的重要性时,观察者效应首先要应用在自己的身上,我们要随时对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有观察(觉知),往往我们会陷入模式化的状况中,比如身边人的反应会触发我们的情绪开关,然后让我们作出反应。薛定谔的那只猫,如果不打开盖子去观察,那么它就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状态,我承认我需要我里面那本自具足的智慧来帮助,放松心情去做计划中要做的事,而这每一步都会帮助我认识我原本该有的样子,去经历生命的奇迹!

上周末去了应用心理学课堂,课上有很多基于原始反应判断人格特质的知识点,也会有之前上过课程的老生观察我们这些新生,由于新老生都坐在一起听课,新生也慢慢放松了“警惕”,由此很多与平时不同的特质就显露出来,不得不说,老师真是用心良苦了。

由此看到成长的过程中,天性中劣势的部分的确需要我们里面的观察者去注视,来渐渐消解它们的影响,而习得的关于如何更好成为自己的部分成为自然的时候,我们就真能活出天人合一的样式了。可以想象这会是一个漫长和痛苦的过程,要拉扯天性中偏性的部分调到中道,同时要分辨受外界环境影响,那些反天性的部分,同时也要运用天性去中和,这是需要随时觉察,但不一定马上就能出成果的过程,需要在实际的生活中,在与人冲突的过程中允许伤痕浮现,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锥心之痛,去认识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唯有真实的理解,才有真实的和解。

点赞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