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虽然人们更愿意畅饮爱之甜蜜,但同时也必须接受爱之苦涩,因为爱具有包容一切的特性,怎么能避开痛苦,全然拥抱快乐呢!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我更爱在品尝清咖啡那焦苦的味道过后,再喝清水时,舌尖捕捉到的一丝甜;也在破碎的人生之中,找寻那可用于重建的素材;并认识到重生不意味着外在的全盘推翻,乃在于内在的觉醒,当里面的构造稳妥时,才会带来外在真实的转变。

米发酵成为米酒,那米粒看着还是米粒,但内在的构造已经历了淘洗、蒸熟、与酵引子融合、发酵出汁等一系列过程,从干巴巴的米粒到甜润可食的状态,不就是在爱中成长到成熟的写照吗?而那一系列的过程,正如同爱与痛在交互作用,才将米饭内在的甜美丰沛的汁水萃取出来,成为清冽可口的酒来滋养生命、畅快心灵。

过去这一周,是一个内在自我与酵引子融合后不断经历变化的过程。上周六走入心理学课堂的我,带着无知无畏的勇敢,全然的交托,从第一天的淡然,到第二天渐渐感知到自己内在的一系列反应,我知道酵引子起作用了。

对我而言这个酵引子就是回到团体中,对自己内在的觉察,课程只有两天的时间,需要快速融入,我自认是个慢热的人,课堂上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原生反应,很少发言的我,更多的只能通过回忆最初对自我的记忆,去感受自己会有什么反应,虽然我判断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人格特质与自己出厂设置是背道而驰的,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因为人生中经历了太多外在影响以及环境变迁造成的,无关好坏对错,只是需要通过学习,理解自身,找到出厂设置也只是一个参照系,并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质感。

过去的三年中,我很少参与团体活动,有大量的独处和灵修学习的时间,没有外界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能进行独立思考与反省,那些头脑中沉积的淤泥渐渐被冲刷,浮出水面。我认为这些淤泥就是固化的思维,一旦信息被接收,形成观点,并不断得到强化,就成为了固化的思维。

很多的信息转变成观点时,就已经被扭曲了。想起上次我偶遇一位跑马拉松的男士,他告诉我这个圈子里多数都是中年男男女女,跑着跑着很多彼此陌生,原本有家庭的男男女女就“重组”了,然后再给我看一些跑马拉松,穿着清凉的女士图片时,我得出的观点就扭曲了,认为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在家里得不到欣赏,从而通过这项运动来求群体认同的人。并且我认为这些人不正经,而我泼出的这盆脏水除了他表达的这些“不够正经”的信息外,还因为这位男士在与我搭讪后,频繁借着告诉我如何正确跑步的同时,用手触碰我的腿到脚踝的相关部位,在我清晰表达自己不喜欢这样的肢体接触,表达自己的界限后,他依然我行我素。

当我某天向朋友说起这件事,表达了这些观点后,我察觉到自己对这项运动和参与这项运动的人产生了偏见,未能如实如是的处理那个当下的信息,而这就是课堂上讲的信息的扭曲与泛化。

真确书中有句话:凡是真实的、庄重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声誉好的,无论是什么美德,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应当思念。

为什么我会将这些外界传递的信息扭曲和泛化,因为我的着眼点并不是思念信息中那些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部分,我将这些部分自动删除,将负面消极的部分放大,结合头脑中不善的意念,形成的观点就扭曲了,而我将全面的信息简化成我思维扭曲过的样子,同时也带来了整体性的泛化。Mercy on me(怜悯我)!

第二天在课堂上经历的发酵也是如此,在一个个游戏中,觉察到自己对融入团体既爱又怕,爱的和怕的原因都是一样的——被看见!一方面渴望被认同和接纳,另一方面害怕被误解和评判,而这些都是在曾经的团体生活中,无法真实表达自己造成的。

课堂上,或熟悉或陌生面孔中间,我又将自己置身于这两股力量的拉扯之中,强大的内在评价体系,在撕扯和喋喋不休的评判着自己,同时那种久违的羞耻感、疏离感又翻涌而来,现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因为这样的挣扎而带来的身体的紧张感。

我就是这样觉察着自己,没有逃避这些痛苦,或是试图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好过一点。我认为这就是如实如是活在当下的状态,直到课程结束后持续发酵的当晚,我觉察到我全然接纳这样的自己,以及自己以这样的方式经历了这一切,无需隐藏,才认识到,这些对痛苦的察觉,是为了更深的唤醒我对自己的觉察和感知,而这也是觉察和理解他人痛苦的基础。

就在后面几天的发酵中,我蓦然想到自己的某个特质曾给身边的人带来的伤害的事情。我说的这个特质有一个专属名词“好为人师”,这是被身边人封号的。虽然我自认为是心怀善念与好意,希望通过分享经验或知识来帮助他人,但常常是在不适当的场合或是掌握他人信息不足,以及未被请求的情况下去表达的,没有尊重他人的边界。

曾经有位朋友在一次微信聊天中向我表达过“你以为你说的这些我都不知道吗,你以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吗”,当时我认为自己只是单纯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甚至觉得自己被论断了,感觉很委屈。现在我只想说:Mercy on me!

虽然如此,我仍然不愿意给自己贴上“好为人师”的标签,我认识到自己在经历过,并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事情上,希望给有需要的人一点建议和帮助,至于接不接受我都能理解,这才是我的深层动机和态度。但之前的我并没有看到边界的重要性,并欠缺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沟通和表达,这方面以前是出于无知,而现在随着我对边界认知的打开,会去觉察并作出改变。

就在昨天,踏上返程的旅程前,我见了一位朋友,一起吃了午饭,聊了三个多小时,她说到一句之前听来的话:人,用五年时间学会说话,用五十年时间学习闭嘴。我认同在很多时候,闭嘴(不仅是外在的,还有内在的)是更重要的功课。

很多年前,李宗盛写的失恋神曲《当爱已成往事》里就有这句:只要有爱就有痛。而十年前他在《山丘》中写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我想说,老兄,不知现在的你怎样了,如果还在这样的心境中,那么祝福你,闭上嘴,先爱自己,学习对自己温柔!这祝福也是我对自己说的!

点赞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