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面積接近331,700平方公里,在東南亞排名第五。泰國的面積為513,000平方公里,略大於越南和柬埔寨的總和,排名第三。
越南的人口接近1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21人,而泰國根據官方公布的人口為6600萬,2022年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7人。泰國的GDP估計達到5360億美元,人均GDP估計為7,650美元。根據IMF,越南2022年GDP達到4140億美元,人均GDP達到4,163美元。
如果從經濟規模來看,印尼是老大,泰國是老二,越南正在努力進入前四名。如果從人民的收入來看,新加坡是無可匹敵的,泰國排名第四,越南排名第六。要理解為什麼泰國的經濟走在我們前面,接下來是一段歷史。與越南一樣,泰國本來是一個農業國家。直到19世紀,這裡仍然是一個封建社會。
暹羅國不得不與荷蘭、美國、英國和法國簽署許多不平等條約,以平衡國內的勢力。此外,這個國家還利用了位於英法爭端區域之間的緩衝地帶。暹羅在主權上是獨立的,但在經濟和政治上實際上依賴西方。此時,改革是增強內部力量、抵抗外部力量的唯一手段。開放商業稻米市場使經濟從衰退轉向現金經濟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暹羅改名為泰國,主要朝著市場開放的方向發展。1960年代到1970年代,泰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和最成功的發展中國家之一。1980年代初,全球經濟衰退影響了泰國的增長。得益於1985年以後政府的措施,泰國成為吸引以日本、台灣、新加坡為主的製造業外資投資的熱點。由於1985年擁有廉價且具基本技能的勞動力,工業製造的出口首次超過農業出口。到1997年,金融危機的炸彈爆炸,泰國的銀行系統在1997年7月2日迅速崩潰。
政府被迫貶值泰銖,許多公司和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一切。亞洲經濟虎陷入垂死狀態,曼谷變成一個巨大的跳蚤市場,富有的泰國人急於出售奢侈品。停車場、汽車、珠寶,甚至私人飛機都像賣菜一樣被出售。2000年代初,泰國經濟在經歷了2006年和2014年的政變、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以及2011年的歷史性洪水後恢復增長,但仍遠低於1997年前的水平。未受戰爭摧殘,早期開放,早期工業化,泰國在我們前面走了幾十年,泰國的GDP是越南的1.3倍。
然而在2000年代,他們的GDP是我們的4倍,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差距已經大幅縮小。越南能否趕上並超越泰國?這不僅是越南人或泰國人的問題。根據2022年IMF的預測,到2027年,越南的GDP規模將與泰國持平,名義上達到6900億美元,並在東南亞競爭第二的位置。而泰國預計將達到6930億美元,這一觀點是有根據的,我們的許多經濟指標已經超過了泰國。
在1960年至1990年間,泰國的平均增長率達到7.5%,而2000年至2018年期間增長大幅減少,甚至在2009年出現負增長0.7%。由於2022年COVID危機,儘管旅遊業這一經濟支柱有所恢復,泰國經濟僅增長2.6%。與此同時,越南經濟始終保持在約7%的穩定增長,被評價為21世紀最成功的經濟故事之一,儘管2022年全球面臨逆風,經濟仍增長8.02%,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增長。我們在吸引外資和出口方面超越了泰國,包括高科技出口。
這一現實與泰國自我定位為2022年知識型經濟的生產型經濟相悖。喬·拜登總統在過去五年中未曾前往泰國參加APEC高峰會。幾乎沒有全球領導人訪問泰國,簡單來說,就是不計算全球論壇的兩國商務交流。2019年,當越南擔任東盟主席時,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中國主席習近平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都曾到訪。
自2016年以來,英國威廉王子和巴拉克·奧巴馬總統也曾訪問越南。俄羅斯統一黨主席、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前往美國,梅賽德斯剛結束在越南的訪問,背景是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泰國和越南被視為希望滿滿的目的地,吸引希望將生產鏈轉移出中國的外國投資者。越南因自由貿易協定的因素而顯得更具優勢。內需市場擴大,政治穩定,地理位置也不容忽視,越南位於全球十大海運路線中,有一條經過,五條與中國接壤的路線。
作為亞洲巨頭的首選替代品,但越南超越泰國的主要動力正是其人口。越南擁有70%的人口在35歲以下的黃金人口優勢,平均壽命為76歲,在東盟類似收入國家中最高。越南的人力指數在157個國家中排名第48,在東盟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除了中國,泰國已經成為第一個未富裕就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國家。泰國的生育率已經下降到足以與荷蘭、丹麥、芬蘭、瑞典等發達國家相提並論,幾乎沒有與泰國有任何共同點。
到2031年,泰國將成為一個超老齡社會,60歲以上的人將占28%的人口,大部分是貧困人口。泰國的人口結構被認為比韓國或日本更令人擔憂。從2000年到2021年,韓國20至24歲的人口減少了15%,泰國減少了20%,日本減少了27%。然而,日本和韓國的人均GDP是泰國的4倍,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來支持老年人並吸引高技能移民,以加強日益老化的勞動力。
而在泰國,中產階級和勞動者幾乎不想再生孩子,因為負擔沉重的債務、通脹和黯淡的就業前景。泰國的勞動力不僅在數量上減少,質量也在下降。從2015年到2019年,報名大學的學生數量大幅減少了18%。由於學生數量減少,大學在提升畢業生教育質量方面的資源和動力也減少。因此,找工作變得困難,薪水也不高。在疫情期間,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者失業率翻了一番,對於負擔沉重的家庭來說,接受高等教育似乎不再值得。
許多泰國大學不得不考慮取消課程或完全關閉,而農業僅貢獻約1/10的GDP,但卻佔用了約1/3的勞動力。然而,泰國的稻田生產力不及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競爭規模過小,農民過於貧困或年紀過大,無法投資升級設備或基礎設施。改善生產,但根據Hhuroudon報告的統計,泰國擁有46位億萬富翁,排名世界第12,超過韓國、日本和新加坡。根據世界銀行2022年的報告,這是東南亞最不平等的國家,農村和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很大。2018年,Credit將泰國評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國家。其中,泰國最富有的1%的人控制著67%的國家總財富。
而最富有的10%的人控制著85.7%的國家財富。因此,經濟過於不平等,所有資源和權力都落入大型企業和富人手中。另一方面,儘管增長速度高,但泰國也是資源開採和環境污染的領頭羊。與此同時,國際組織評價越南在消除貧困方面非常成功,增長的利益在社會各階層之間相對均衡。雖然不平等和貧富分化存在,但仍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並不像泰國那樣嚴重。總結來說,越南需要更多時間來追趕泰國。
但如果泰國仍然無法解決增長低於潛力的問題,那麼不久的將來,泰國將被鄰國超越。另一方面,儘管增長速度快,泰國的故事是我們吸取經驗教訓的榜樣,以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是我的看法,大家是否同意,請留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