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直言不諱地說,菲茲傑拉德是被女人毀掉的。這話有失公允,女人成就了他,女人也毀了他。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封面

旅歐期間也是在巴黎,菲茲傑拉德在酒吧認識了早就心儀的作家海明威,當時海明威只出過一本短篇故事集,菲茲傑拉德已是兩部長篇兩部短篇在手,聲名甚響。兩人最初切磋文學技藝,探討社會歷史,菲茲傑拉德全力扶助朋友,並將介紹權威出版社。海明威生活拮据全身投入寫作,菲茲傑拉德經常與妻子夜夜笙歌,酗酒過度,既影響了寫作,又損壞了身體。他為了滿足妻子的奢華排場,將精彩的小說片段改成暢銷雜誌的短篇,賺取高稿酬。

伍迪艾倫《午夜巴黎》電影裡重現了菲茲傑拉德和澤爾達的巴黎片段

海明威一直敦促他寫長篇,指責他將長篇改頭換面的做法,說這是出賣才華,等同妓女出賣肉體。隨著海明威名聲更大,他越發自傲,並在著作中多次諷刺好友(海明威也諷刺過對他有恩的舍伍德·安德森,嘲諷過福克納、沃爾夫等作家)為文思枯竭日暮途窮的作家。兩人因分歧龌龉,也多次摒棄前嫌,這段危險的友誼卻也保持到了終生。

菲茲傑拉德的作品詞章華麗,他用凄婉失落的筆調,描繪了年輕一代的“美國夢”破滅,其作品既是一闕闕自敘詩,作家自身的成敗恰巧濃縮了一代人的歡樂與悲戚,所以他被稱為“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和“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處女作《人間天堂》如實描繪了繁榮時期的社會風氣,記錄了戰後一代焦躁不安的心態,這與此後的塞林格《麥田守望者》(1951)在表現年輕一代傳統價值觀念變革和反叛精神方面異曲同工。

《了不起的蓋茨比》(2013)電影劇照

黛西撲到在蓋茨比的進口襯衫裡(凱瑞·穆麗根飾演黛西,萊昂納多飾演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作家的代表作,出身貧窮的蓋茨比曾與富家小姐黛西相戀,因故未能成婚,幾年後變身大富翁的他一夜擠進上層社會,出沒社交沙龍,自己也在家大擺酒宴。雖然黛西已與富家子弟湯姆結婚,他依然無法忘記,想重新得到她。有次酒會蓋茨比與黛西驅車而去,撞死了威爾遜夫人(她是湯姆的情人),湯姆借機嫁禍於人,借威爾遜之手殺死蓋茨比。最終蓋茨比沒有得到黛西的芳心,她捨棄了蓋茨比與湯姆出逃。這部小說看得出蓋茨比就是作家化身,他對上流社會寄托希望,當他跻身而入,得償所願後,也失去了希望,內心痛苦不堪,蓋茨比的悲劇結局是體現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縮影。

《了不起的蓋茨比》 (1949)電影海報

《夜色溫柔》(1962)電影海報

《夜色溫柔》乍看是個簡單的“三角戀”故事,細讀發現其生活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勝過所有作品,主題依然是“人的毀滅”,前途無量的精神科醫生迪克與精神分裂患者尼克爾在治療中相遇產生戀情,後來剛進入影壇少女蘿絲瑪莉對迪克一見鍾情,迪克礙於傳統道德規範,又想保護她不受留言傷害,同時還懼怕妻子病情惡化,他選擇了保持現狀。尼克爾被迪克挽救,迪克給了她愛情,可當她一旦痊癒,隨即投入他人懷抱。迪克偶遇蘿絲瑪莉,她已與一位意大利人相愛,已經是電影明星的她在三年中變得世故,兩人感覺也變了。迪克後來身心崩潰,從地中海里維埃拉返回美國,匿身在一座小鎮行醫,從此默默無聞。

菲茲傑拉德與澤爾達及女兒一家三口的幸福合影。

菲茲傑拉德一家

《末代大亨的情緣》是菲茲傑拉德有生以來的最後一部作品,1937年作家可謂禍不單行,澤爾達病情反復經常住院,他積勞成疾身染肺病,健康每況愈下,那一年他還摔斷肩胛骨,母親因腦溢血猝然辭世,又受到好友海明威的譏諷和攻擊,紐約《郵報》發表貶損其形象的報導。作家為了證明自己的生命的價值再次來到好萊塢,在兩年多他創作或改編了10部電影和喜劇腳本,他獲得了高額報酬是為了照顧瘋狂的妻子、讓女兒受到良好的教育,並且他還要攢錢購買時間,來創作他重返文壇足以翻盤命運的長篇小說。

紐約股票交易所,20世紀30年代

無奈這部以好萊塢生活為素材的《末代大亨的情緣》剛寫完第六章時,作家因心臟病突然去世,很遺憾他的願望落空,但出版社根據作家的寫作提綱和札記片段,做了精心編纂,最後付梓,將這部重要作品公諸於世。此書通過具有獨立人格為創造高雅藝術品努力奮鬥的施塔爾這一人物,表現他對“美國夢”的精神實質的深刻洞察,對“美國悲劇”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一章章逐漸揭開了好萊塢影業界的內情。

1940年風華正茂的作家菲茲傑拉德去世後,澤爾達返回故鄉蒙戈哥馬利市與母親同住,生活平靜如水,精神疾病仍不時發作,還需常常到醫院診治。1948年3月10日,一場大火燒毀她住的醫院,她與另外8位婦女被困火海,都不幸遇難,死後她的遺體安葬在馬里蘭州洛克維爾市的公墓裡,與丈夫菲茲傑拉德合葬一處,一對歡喜冤家的愛情電影就此落幕。

《流放者歸來》作者: [美] 馬爾科姆·考利 出版社: 浦睿文化, 译者: 姜向明 出版年: 2021-3

長銷80年,影響全球數代年輕人的經典歷史傑作入選“20年来对中国年轻人影响至深的100本书(1978—1998)”。1920年代,海明威、菲茲傑拉德、多斯·帕索斯……這些後來創造了美國文學黃金時代的年輕作家倍感疏離與壓抑,紛紛逃離美國,來到巴黎尋找自由的生活和歸屬感。

他們便是“迷惘的一代”。他們之所以迷惘,是因為他們與過去脫離了關係,無法接受過去的那套行為規範,是因為他們想生活在流放中。他們向著一個新的人生目標探索,在疑惑、不安與反抗中寫作、喝酒、觀看鬥牛、和情人做愛,同時又依然思念著早已失落的故鄉。

《流放者歸來》描述了這一代年輕人自我流放與重新歸來的冒險歷程。它對他們甩掉前人的包袱、開創自己的時代的讚美,激勵了此後一代代年輕人。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