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我們的行程是:

那不勒斯--210KM--羅馬

上午:前往意大利首都羅馬,下午:抵達後前往城中之國梵蒂岡,參觀滿是瑰寶的聖彼得大教堂,之後參觀博爾蓋塞美術館(預約時間為17:45)。

那天我們在上午早餐後退房,九點鐘從酒店出發,途中二百公里的路程,我們在中午抵達了意大利的首都羅馬。

下午半天的行程安排得很豐富。

先去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我們在羅馬請了一位梵蒂岡的官方導遊,這是一位從中國移民意大利的女孩。她導遊經驗十分豐富,她接上我們後就讓大家趕緊先去梵蒂岡廣場上的聖彼得大教堂門口去排隊,生怕趕上排隊高峰會耽誤時間。

我們按她的要求的確佔了很大的便宜,再晚二十分鐘就會排兩個小時的長隊。

梵蒂岡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宗座宮、教宗避暑勝地(岡道爾夫堡)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於城東南的聖彼得廣場外,三面都有城牆環繞。

它地處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牆為國界,另外,有一條“密道”從著名的聖天使堡通向梵蒂岡城內。

該國總人口數為572人,包括32名女性公民和540名男性公民。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岡護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岡。198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v)(vi),梵蒂岡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聖彼得廣場是梵蒂岡城的一部分。

那天是星期天,導遊生恐虔誠的教徒以及世界各地的遊客大概率會使聖彼得大教堂呈現人山人海的盛況。

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這個集中各個時代的精華的廣場,可容納50萬人,位於梵蒂岡的最東面,因廣場正面的聖彼得大教堂而出名,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

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監督工程的建設。

廣場周圍有4列共284根塔斯干式的圓柱,圓柱上面是140個聖人像。中央是一根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巨大的圓柱(高25.5米,重320噸)。

國內旅行社的李經理還緊急安排給大家額外贈送官方導遊配備耳麥講解聖彼得大教堂,其內部的件件瑰寶,當細細品味…

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稱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伯拉孟特、米開朗基羅等建築師不斷設計並完善,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教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彼得廣場與協和大道。

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彼得大教堂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

聖彼得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

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這裡匯集了無數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耗時一百多年方才建成。

我第二次來到梵蒂岡,上一次是八年前在意大利深度遊時,在羅馬來過一次梵蒂岡。

這次在梵蒂岡故地重遊。

上次我們去了聖彼得的博物館和聖彼得大教堂,這次呢,就主要是在聖彼得大教堂。

這次印象給我最深刻的是兩件事。

第一是再次認真聽官方導遊詳細介紹了聖彼得大教堂內部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家們的著名的雕塑與繪畫作品。

我特別同意她最後總結的一句話,她說現在世界上有錢的國家和地方很多,比如中東阿聯酋的迪拜,但是再建不出如此精美的大教堂,不是因為錢的問題,而是建造聖彼得大教堂的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已不在了。

第二就是我這次在聖彼得廣場上,又一次認真地觀察了這裡的建築,包括梵蒂岡的國境線。尤其是東邊那些可隨意出入國境的簡易護欄。

最後我們又趕上了梵蒂岡衛隊瑞士雇傭衛兵的換崗儀式。

梵蒂岡的“軍隊”——瑞士衛隊,他們的主要職責是保護教皇,而不是進行軍事行動。這些衛兵穿著鮮豔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制服,看起來更像是在參加一個歷史主題的遊行,而不是去打仗。

1506年教堂受到神聖羅馬帝國進攻,百餘瑞士衛兵為保衛教皇戰死教堂外,教皇很感動,決定世代只雇傭忠勇的瑞士人,瑞士雇傭兵成為梵蒂岡官方軍隊,漸漸轉變為專屬梵蒂岡城國的近衛隊性質雇傭兵組織,服役年限2-25年。選拔條件單身男性;天主教徒;瑞士公民;19-30歲間;身高高於1.74米;完成瑞士軍隊基本訓練;獲良好行為證書。

身穿紅黃藍條紋古代騎士服,身材魁梧,手握長戟,威風凜凜,彬彬有禮。頭戴藏藍色貝雷帽,帥氣而拉風,惹得遊人爭相與他們合影留念,是梵蒂岡一大風景。

(未完待續)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