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微信公眾號媒體被《航空公司1歲女童“被關廁所”事件》的熱點新聞刷屏了,起初看到這個題目我慣性認為是“熊孩子”事件,但在看完眾說紛紜的各種新聞報導後大致梳理出了清晰的事件經過。

首先,我保持“熊孩子”的觀點。

因為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首先是“熊家長”,作為孩子的爺爺奶奶輕信兩個陌生女子之言,將自己一歲多的孫女交由其“管教”,本身就是很迷幻的行為。在這裡,我不禁思考如果孩子的父母看到這件事會作何反應呢?老人帶孩子出行是個人主觀行為還是被孩子父母要求的?另一邊,兩個“助人為樂”的陌生女子,是否正因為看到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而是由隔了一輩的爺爺奶奶照顧,才有恃無恐?如果按照這條思路分析下去,那兩個“助人為樂”的陌生女子是否也是長大後的“熊孩子”呢?

隨著最近熱播劇《九部檢察官》的熱播,我們在思考校園霸凌的同時是否應該再深一步思考這些曾經的校園霸凌者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後會怎樣?我努力不帶著惡意去思考兩個陌生女子的成長經歷,只是從她們將女童關進狹窄的衛生間威逼恐嚇並錄下視頻的熟練行為推測,這絕不是初犯。

其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件?

這件事情的發生是個案還是抱著僥倖心理的屢次重犯卻“碰巧撞在槍口上”?在兩個陌生女子“助人為樂”之前,航公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做什麼?

先拋開孩子和陌生女子是否是“熊孩子”的話題不說。首先,飛機上出現這樣“不和諧”的聲音,我猜測航公公司的工作人本著“不投訴不行動”的潛規則,希望家長可以自行安撫住孩子,也就不用給他們添麻煩。原則上,照顧孩子是監護人的責任,別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對於兩個手足無措的老人,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有些“淡漠”呢?

之所以推測老人手足無措,源於孩子的哭鬧時間,且周邊乘客也沒有“多管閒事”,因此兩位陌生女子才“不得不”出手相助。且不說其他人如何反應,僅我個人無法共情兩位老人的做法。原因如下:

就在看到新聞的當天一天上午,我和朋友約了在肯德基見面。見面的前半個小時內肯德基裡的環境還算安靜,但隨著某個“熊孩子”頻繁的嚎叫聲響起,我倆的目光不由被吸引過去。嚎叫的“熊孩子”目測兩三歲的樣子,在旁邊看顧他們的家長看著應該也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輩分。對於“熊孩子”繞著座位跑來跑去並伴隨著越來越興奮的嚎叫聲,家長非但沒有絲毫阻止的意思,還興致勃勃的用手機視頻記錄著他“活潑好動”的行為。這個過程大約持續了半個小時左右,期間肯德基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朋友脾氣不好我是知道的,面對“熊孩子”的舉動,我也頻頻皺眉。隨著我們的聊天第四次被打擾,我及時攔住了猛然間站起身準備怒吼的朋友。不曉得是不是椅子被踢開的聲音驚嚇住了正在嚎叫中的“熊孩子”家長,幾分鐘後,他們表情尷尬的帶著孩子離開了肯德基。

而後,我和朋友的話題自然而然轉移到了孩子教育上。朋友家兒子剛上小學,正是淘氣的時候,但出門在外很是規矩。用朋友的話來說,沒少“管教”孩子,這才愣是給掰過來了。我知道,朋友所說的“管教”是很多家長慣用的打罵式教育。先不說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但在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是最起碼的禮貌,至少在這點上孩子的確做到了。

有人可能會說,五六歲的孩子肯定比一歲多的孩子好管,最起碼知道自己不聽話就會挨揍,有了畏懼心。但我關注的點是哭鬧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在公共場合,雖然我知道這樣說的確有些刻薄,但自家孩子什麼秉性自己不清楚嗎?孩子小不懂事,但是家長肯定成年了吧,任由事態發展往小了說是沒邊界感,往大了說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我依然堅信: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首先是“熊家長”!基於這點考量,我反倒能理解飛機上那兩個陌生女子助人為樂的行為了,但方式方法的確不妥。

其實,我們也不止一次看到過懂事乖巧的孩子出現在公共場合,比如在飛機上專心掰白菜的小女孩(不知道這件事的朋友可以自行檢索);高鐵上在大人懷裡安然入睡的孩子。很多實施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不要用孩子不懂事、孩子要釋放天性來背鍋,家長難道就沒有責任嘛?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後來,朋友也在訴說和父母、妻兒,祖孫三代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在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他和妻子也經常與父母之間發生矛盾。好在作為家中頂樑柱的他還是佔據了主要話語權的,所以絕大多數矛盾的平息都是父母儘量尊重他們兩口子的觀點。孩子雖然說“懼怕”父親,但在爺爺奶奶的緩衝下,父子之間的關係還算和諧。

那麼,我們退一步,用“隔輩親”來解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孫輩的寵愛。但一想到這裡便更加氣憤。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教育出的孩子父母會是什麼樣呢?從孫輩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些許端倪。這樣看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是在寵愛孫輩,而是家族“熊孩子”的締造機!所以,中國的結婚率、出生率持續降低反倒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最後,我想聊聊那兩個“助人為樂”的陌生女子

在全民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有希望成為網紅,但出圈的手段還是需要有些底線的。這也就不難理解國家對於短視頻媒體接連出台的幾番大力管制制度。陌生女子或許認為拍攝管教孩子的視頻發布在網上,能迅速收割一波粉絲,但想沒想過對於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或許她們不需要去想,因為此時此刻出現在鏡頭裡的孩子對於她們而言猶如道具。

很顯然,她們的行為很不合適。但導致她們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如果說是浮躁的社會風氣?賺快錢的腦洞大開?精緻的利己主義?我覺得促使她們做出這樣舉動的主要責任在於社會風氣!同時,也能看出她們自身家庭教育的缺失。那么問題來了,為什麼這樣的人,這樣魔幻的事近些年來會層出不窮且愈演愈烈呢?我個人認為與社會新聞有著很大關係。

新聞的本質是對國內外新近發生的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人和事的簡要而迅速的報導,對社會上的醜惡現象,新聞報導給予了有力的鞭撻。那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新聞兩極分化的如此嚴重呢?一方面是底層人民的困苦,一方面各種網紅的大肆敛財。這難道不是給年輕人成為網紅、賺快錢的正反饋嗎?社會和諧,高管貪腐……越發覺得這是個魔幻的時代,人人都有可能一夜暴富,也人人都有可能一朝跌落神壇。

照這樣發展下去,真的很怕哪天這個社會會變成“熊孩子”的天下,細思極恐!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