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將自我接納理解成完全躺平和擺爛,我認為這不叫自我接納,而叫自我放縱。我理解的自我接納是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但會從成長型角度出發,對未來進行展望規劃和探索,這是真正愛自己的一種表達。

正如我主題所言,自我接納需要與成長型思維的結合,我認為在自我接納的旅程中,成長型思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成長型思維是由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提出的概念,它強調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和學習來發展的。這種思維方式鼓勵我們面對挑戰,擁抱失敗,並從中學習,而不是固守現狀,害怕改變。

我們的人生故事不可避免是由一系列的事故組成的,而這些事故正是故事能反轉和跌宕起伏的關鍵。

最近聽樊登讀書會有一期樊登和《心力》作者,鄧亞萍女士的對談,才知道鄧女士小時候雖然能贏球,卻在九歲時因一米五的身高這個短板而被省隊“退貨”,後來又被國家隊拒收。

最終鄧亞萍的身高停在了一米五五,而身高屬於“硬件”問題,鄧亞萍沒有被這個打倒,而是憑著過人的內心力量,相信自己能突破自己硬件的局限,取得成功。

事實也正是這樣,身高體的局限反而讓她苦練步伐,最終煉成“凌波微步”,能輕鬆接球控球,而這正是她十八次成為世界冠軍的原因。

我們看到她接納了自己身高的局限,沒有停在原地怨天尤人,而是找到了能彌補這個局限的方法,這就是成長型思維的表現。

自我接納的誤區:

許多人誤以為自我接納意味著對自己的不足視而不見,或者停止追求進步。然而,真正的自我接納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的。它要求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後接受它們作為我們個性的一部分。同時,它也激勵我們去改進那些我們認為可以改進的地方。

從上面舉的鄧亞萍的例子中我們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到這些積極的方面。

成長型思維的力量:

當我們將自我接納與成長型思維結合起來時,我們就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我們不再因為害怕失敗而迴避困難,而是將失敗視為成長的機會。這種思維方式幫助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嘗試新事物,學習新技能,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塑造自己。

自從我慢慢擁有成長型思維後,我對自己的接納度更加提升了,因為我一直對自己非常嚴苛,常常會自我批判,同時我的個性特質中有“自來卷”的模式,一旦做事容易為了做而做,反而不容易看清目標和方向,而當這兩者結合後,我斷捨離了很多旁枝末節的事,專注於自己內在的成長與外在要做的工作。

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對於實踐自我接納和成長型思維的結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自我反思:定期花時間思考自己的行為、想法和感受,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覺察自己思維和行為模式中,慢慢會清晰的部分,也只有這樣的反思才是有價值的。

透過定期的自我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更有效地實現個人成長。這種自我覺察的能力是自我接納和成長型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我們能夠以更加積極和有意識的方式生活。

反思的最終目的是引導我們採取行動。當我們透過反思識別出需要改變的地方時,我們應該制定計劃並採取步驟來實現這些改變。這可能包括學習新技能、改變生活習慣或調整我們的目標。

2. 設定目標:制定具體、可實現的目標,並為實現這些目標制定計劃。

我在這個部分中對於願景會比較明確,但具體的目標和計劃的制定卻不擅長,這也是我求助於個人事業行動營的原因,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自己難以理清目標,尋求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3. 積極應對挑戰:將挑戰視為成長的機會,而不是障礙。

在成長型思維中,挑戰不再被視為令人畏懼的障礙,而是被視為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機會。這種心態的轉變,使我們能夠以更加積極和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不確定性。

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失敗。重要的是要從這些失敗中學習,並根據需要調整我們的方法和策略。

我在行動營中常聽到老師講的一句話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因為面對挑戰害怕失敗時我們常會迴避或是放棄,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去做去行動,再不斷調整自己的階段性目標、方法和策略。

4. 從失敗中學習:當事情不如預期時,分析原因,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每次失敗都是一個適應和調整的機會,這有助於我們提高適應變化的能力。

從失敗中恢復並繼續前進,有助於我們培養韌性,這是面對生活挑戰的重要品質。

當我們能夠從失敗中學習並取得進步時,我們的自我效能感也會隨之增強。

5. 培養感恩心態: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經歷,無論好壞,因為它們都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

關於感恩之前寫過很多相關的文章,但值得一再強調,同時感恩心態不僅僅是對好事的感激,它還包括對挑戰和困難的感激,因為這些經歷同樣塑造了我們,讓我們成為更強大的人。透過培養感恩心態,我們可以更加積極地看待生活,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發現成長的機會。

自我接納和成長型思維的結合是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並最終實現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透過不斷地自我探索和學習,我們可以更好的成為自己,同時享受這個旅程。

祝福每一位在這條路上同行的朋友!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