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社會上流行一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他聽後慘淡一笑,“這話我信。”他當然信。他對這話的意思有過親身體驗。

    一天,他和軍區幼兒園的老師領著小孩子們去一個公園參觀飛機。這是一架真正的戰鬥機,孩子們歡呼雀躍著往飛機跟前去,卻被那兒的工作人員攔住,“買票,一人一塊錢。”他陪著笑臉說,“這都是些三四歲的娃娃,他們不上飛機,就

在翅膀下面看看。”工作人員眼一瞪,“交錢,這是規定。”他把臉上的皺紋笑成雅魯藏布江,“你瞧,那飛機上不是還寫著‘人民空軍贈’嗎?再說,這個公園還是當年解放軍修的嘛。這都是些西藏邊防軍人的娃娃,就讓他們到跟前看看吧。”工作人員的態度緩了點,“那就優惠一下,只交30塊吧。”

    他如數交了錢,心裡卻一陣難受——他發現孩子們就在那一刻,一個個都對錢產生了極大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有的孩子居然說長大以後要做“大富人”。難道這就是一代軍人的孩子們的理想?他把牙咬得咯咯響,“從現在起,我要開始攢錢了。將來用這錢辦一所學校教育孩子們從小就懂得金錢不是萬能的。絕不是。”   

    在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不計其數,但被污穢所揮霍的也不算少。只有從不輕視自己情感的人,才從不戲弄世間的美好,並且會相當吝嗇地將那美好珍藏起來,用以嚴肅自己的人生。   

    40年前,他曾在乃堆拉邊防某連任指導員。歲月流逝,加上幾經精簡整編,人們早已淡忘了他。今年8月的一天,為出一本畫冊,他又一次去了乃堆拉。哨所的戰士們得知是老指導員來了,紛紛圍住他,要他講連史。他就講這個連隊從太行山革命根據地一直到進軍西藏、進駐乃堆拉的那些故事。每講到一個時期,他就向大家展示一張歷史照片,並且唱一支當時的歌。就這麼邊講邊唱,把戰士們激發得一會兒流淚,一會兒歡呼。不到三個鐘頭,戰士們再也捨不得他走了。可是他必須走,因為他已下了決心,在有生之年最後一次跑遍全西藏,而後面還有幾千公里的路在等著他。這個邊防團的團長臉上掛滿淚珠,緊緊拉住他的手說,“老首長,我當了14年的團長,這還是頭一次落淚呀。”話音未落,戰士們早已淚濕衣襟。團長無法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遂代表全團官兵將乃堆拉哨所的傳家寶物——一件經過戰鬥洗禮、彈痕累累的皮大衣贈送給他。團長動情地說,“只有你才配珍藏它。”   

    他走了。全團官兵依依不捨地列隊送他,噙著淚向他致禮。他抱著那件皮大衣,像抱著那些一生戰功卻沒有享過一天清福的老戰友,哭出聲,“謝謝戰友們,是你們使我今天成為駐藏部隊裡最最富有的人。如果我有一天去世了,就把這件皮大衣捐給軍事博物館。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要好好珍藏這個千金萬金也買不到的禮物,永遠珍藏。”

同樣,他送給戰士們的禮物,也被戰士們永遠珍藏起來。那是1990年的一天,西藏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在拉薩製造騷亂。為了揭露騷亂分子挑起事端、焚燒汽車、毆打群眾、破壞商店、搶劫財物等罪行,他冒著生命危險隨武警戰士衝到最前面拍照。    

    雖然全副武裝,但嚴守紀律的武警戰士始終做到不開一槍,被騷亂分子用石頭瓦塊逼到一座商店的樓頂上。他這時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一邊鼓勵武警戰士一邊在樓頂上繼續拍照。整整一天過去了,一些受傷的戰士有些堅持不住了。他突然想起衣兜裡裝的兩個蘋果,趕緊拿出來交給指導員分給戰士。蘋果被戰士們傳來傳去,幾乎都是拿在鼻子上聞一聞又立即傳給別人。這情景跟《上甘嶺》電影裡演的竟然那樣相似,真有些使人難以置信。也許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至今還留存著上甘嶺不散的英魂浩氣。    

    這件事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可是今天一旦提起,武警戰士還在說,“那兩個蘋果給我們的精神力量太大了,可以說是終身難忘。”

    “終身難忘的,是這些烈士。”他向著烈士陵園裡的大片墳茔起誓:    

    我陳菌死後,一是將所有照片資料全部獻給國家;二是所有稿費作為黨費交給組織;三是所有存款、撫恤金捐給西藏人民,在珠峰腳下的定日縣開辦一所名為“瑪米”的小學校;四是不開追悼會,不向遺體告別,不進烈士陵園;五是眼球捐給盲人,遺體供軍區總醫院作研究後燒掉,骨灰撒在西藏高原的土地上。    

這是一個18軍的老戰士、一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戰士,以自己艱難而光榮的生命之旅捧給世界的一道光芒。也許它只是一輪如血殘陽的不能普照天地的那種萬丈光芒,但它卻是一種可以使人銘心刻骨而又肅然起敬的精神之光。這時,他還在最後一抹殘陽之下跟已死多年的老戰友們緊緊握手,泣訴衷腸。那聲音敲擊著西藏高原神山聖水的心痱,而天邊的那輪如血殘陽,臉上掛滿感動不已的滾滾淚珠……   

(附)

編者的話

假如時代多些陳茵其人?

編輯看這篇《殘陽如是說》,淚,就止不住地往下落。我一向自認為眼淚不屬於我所有,這次卻不同。編好了、淚流乾了的時候,突然又生出一個怪念頭:這一切都是真的嗎?在一切的一切都打上“商品經濟”標籤包括靈魂都可以出賣的今天,還有這樣的人嗎?假如沒有眼淚豈不白流!假如……怪念頭剛一出現,就想給自己兩記耳光了。

薛曉康是一位情感型的作家,但我相信他絕不是為了讓讀者流淚才花費幾個通宵去寫作這篇《殘陽如是說》,很顯然,他是想召回從陳茵身上發現的老一代人“一生求解放,至死為人民”的不滅的而又在新一代人身上缺乏的時代精神。是啊,假如我們這個時代多一些陳茵這樣的人,靜心細思考,《殘陽如是說》應該說是篇對青少年進行愛黨、愛祖國教育的好教材,這樣活的典型十分難得。

13歲走上革命道路的陳茵,在血與火的戰爭中鍛煉成長。從淮海戰役到成都戰役,他跟戰友們一道英勇殺敵,身上留下過彈片,榮立過一等戰功;解放西藏,他用一部舊相機,拍下18軍將士偉大而悲壯的進軍過程;他早已領到了“高級別”殘廢證,卻把它裝進口袋不讓任何人知道;幾次走進閻王殿的大門,又“逃”回來的他,拖著“殘廢”的身子登珠峰,攀查果拉哨所,上唐古拉“天下第一道班”,走邊防,3次徒步進墨脫,行程20多萬公里,拍下了7萬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於是在軍內外有了“西藏歷史發展見證人”,“活檔案”、“活資料”、“活歷史”的稱號。然而,當一位美聯社記者得悉此情,欲出價100萬美元購買他除涉及國家和軍隊機密的部分圖片資料時,他一口回絕。他不當百萬富翁,他說:這是國家和軍隊的財富,將來要全部交給國家。”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只有一個老革命,一個一心只為黨和人民謀利益的人才會作出這樣的選擇。當我的眼前又出現那兩個小塑料桶的時候,眼睛又開始模糊了。有段時期,每當飯後時刻他就提著兩隻小桶到炊事班收剩菜剩飯,並非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餵小貓小狗,而是自己吃。他還不到那種連飯都沒有吃的地步,而是為了把僅有的工資節餘下來培

養軍隊攝影人才。37期攝影培訓班,培養1400多人的經費就是靠這種辦法和靠向老伴“借”來的,沒有花公家的一分錢,還自費購買了20部照相機和無數膠卷供學員們使用,當一位女學員發現這一秘密時,他還以老師的身份讓學員保證不說出去。還有……還有……不再贅述,將此文奉獻給讀者去看去讀吧。我們不是為了給讀者炮製淚水,只是希望青少年一代讀者從中受到應有的教益,讓我們這個時代有更多的陳茵,有更多像陳菌那樣獻身黨的事業的人,那麼,我們的國家就充滿了希望,我們的四化大業就會早日實現。

                                      載《西藏日報》1994 年10月20日

    一天,他和軍區幼兒園的老師領著小孩子們去一個公園參觀飛機。這是一架真正的戰鬥機,孩子們歡呼雀躍著往飛機跟前去,卻被那兒的工作人員攔住,“買票,一人一塊錢。”他陪著笑臉說,“這都是些三四歲的娃娃,他們不上飛機,就

在翅膀下面看看。”工作人員眼一瞪,“交錢,這是規定。”他把臉上的皺紋笑成雅魯藏布江,“你瞧,那飛機上不是還寫著‘人民空軍贈’嗎?再說,這個公園還是當年解放軍修的嘛。這都是些西藏邊防軍人的娃娃,就讓他們到跟前看看吧。”工作人員的態度緩了點,“那就優惠一下,只交30塊吧。”

    他如數交了錢,心裡卻一陣難受——他發現孩子們就在那一刻,一個個都對錢產生了極大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有的孩子居然說長大以後要做“大富人”。難道這就是一代軍人的孩子們的理想?他把牙咬得咯咯響,“從現在起,我要開始攢錢了。將來用這錢辦一所學校教育孩子們從小就懂得金錢不是萬能的。絕不是。”   

    在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不計其數,但被污穢所揮霍的也不算少。只有從不輕視自己情感的人,才從不戲弄世間的美好,並且會相當吝嗇地將那美好珍藏起來,用以嚴肅自己的人生。   

    40年前,他曾在乃堆拉邊防某連任指導員。歲月流逝,加上幾經精簡整編,人們早已淡忘了他。今年8月的一天,為出一本畫冊,他又一次去了乃堆拉。哨所的戰士們得知是老指導員來了,紛紛圍住他,要他講連史。他就講這個連隊從太行山革命根據地一直到進軍西藏、進駐乃堆拉的那些故事。每講到一個時期,他就向大家展示一張歷史照片,並且唱一支當時的歌。就這麼邊講邊唱,把戰士們激發得一會兒流淚,一會兒歡呼。不到三個鐘頭,戰士們再也捨不得他走了。可是他必須走,因為他已下了決心,在有生之年最後一次跑遍全西藏,而後面還有幾千公里的路在等著他。這個邊防團的團長臉上掛滿淚珠,緊緊拉住他的手說,“老首長,我當了14年的團長,這還是頭一次落淚呀。”話音未落,戰士們早已淚濕衣襟。團長無法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遂代表全團官兵將乃堆拉哨所的傳家寶物——一件經過戰鬥洗禮、彈痕累累的皮大衣贈送給他。團長動情地說,“只有你才配珍藏它。”   

    他走了。全團官兵依依不捨地列隊送他,噙著淚向他致禮。他抱著那件皮大衣,像抱著那些一生戰功卻沒有享過一天清福的老戰友,哭出聲,“謝謝戰友們,是你們使我今天成為駐藏部隊裡最最富有的人。如果我有一天去世了,就把這件皮大衣捐給軍事博物館。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要好好珍藏這個千金萬金也買不到的禮物,永遠珍藏。”

同樣,他送給戰士們的禮物,也被戰士們永遠珍藏起來。那是1990年的一天,西藏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在拉薩製造騷亂。為了揭露騷亂分子挑起事端、焚燒汽車、毆打群眾、破壞商店、搶劫財物等罪行,他冒著生命危險隨武警戰士衝到最前面拍照。    

    雖然全副武裝,但嚴守紀律的武警戰士始終做到不開一槍,被騷亂分子用石頭瓦塊逼到一座商店的樓頂上。他這時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一邊鼓勵武警戰士一邊在樓頂上繼續拍照。整整一天過去了,一些受傷的戰士有些堅持不住了。他突然想起衣兜裡裝的兩個蘋果,趕緊拿出來交給指導員分給戰士。蘋果被戰士們傳來傳去,幾乎都是拿在鼻子上聞一聞又立即傳給別人。這情景跟《上甘嶺》電影裡演的竟然那樣相似,真有些使人難以置信。也許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至今還留存著上甘嶺不散的英魂浩氣。    

    這件事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可是今天一旦提起,武警戰士還在說,“那兩個蘋果給我們的精神力量太大了,可以說是終身難忘。”

    “終身難忘的,是這些烈士。”他向著烈士陵園裡的大片墳茔起誓:    

    我陳菌死後,一是將所有照片資料全部獻給國家;二是所有稿費作為黨費交給組織;三是所有存款、撫恤金捐給西藏人民,在珠峰腳下的定日縣開辦一所名為“瑪米”的小學校;四是不開追悼會,不向遺體告別,不進烈士陵園;五是眼球捐給盲人,遺體供軍區總醫院作研究後燒掉,骨灰撒在西藏高原的土地上。    

這是一個18軍的老戰士、一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戰士,以自己艱難而光榮的生命之旅捧給世界的一道光芒。也許它只是一輪如血殘陽的不能普照天地的那種萬丈光芒,但它卻是一種可以使人銘心刻骨而又肅然起敬的精神之光。這時,他還在最後一抹殘陽之下跟已死多年的老戰友們緊緊握手,泣訴衷腸。那聲音敲擊著西藏高原神山聖水的心痱,而天邊的那輪如血殘陽,臉上掛滿感動不已的滾滾淚珠……   

(附)

編者的話

假如時代多些陳茵其人?

編輯看這篇《殘陽如是說》,淚,就止不住地往下落。我一向自認為眼淚不屬於我所有,這次卻不同。編好了、淚流乾了的時候,突然又生出一個怪念頭:這一切都是真的嗎?在一切的一切都打上“商品經濟”標籤包括靈魂都可以出賣的今天,還有這樣的人嗎?假如沒有眼淚豈不白流!假如……怪念頭剛一出現,就想給自己兩記耳光了。

薛曉康是一位情感型的作家,但我相信他絕不是為了讓讀者流淚才花費幾個通宵去寫作這篇《殘陽如是說》,很顯然,他是想召回從陳茵身上發現的老一代人“一生求解放,至死為人民”的不滅的而又在新一代人身上缺乏的時代精神。是啊,假如我們這個時代多一些陳茵這樣的人,靜心細思考,《殘陽如是說》應該說是篇對青少年進行愛黨、愛祖國教育的好教材,這樣活的典型十分難得。

13歲走上革命道路的陳茵,在血與火的戰爭中鍛煉成長。從淮海戰役到成都戰役,他跟戰友們一道英勇殺敵,身上留下過彈片,榮立過一等戰功;解放西藏,他用一部舊相機,拍下18軍將士偉大而悲壯的進軍過程;他早已領到了“高級別”殘廢證,卻把它裝進口袋不讓任何人知道;幾次走進閻王殿的大門,又“逃”回來的他,拖著“殘廢”的身子登珠峰,攀查果拉哨所,上唐古拉“天下第一道班”,走邊防,3次徒步進墨脫,行程20多萬公里,拍下了7萬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於是在軍內外有了“西藏歷史發展見證人”,“活檔案”、“活資料”、“活歷史”的稱號。然而,當一位美聯社記者得悉此情,欲出價100萬美元購買他除涉及國家和軍隊機密的部分圖片資料時,他一口回絕。他不當百萬富翁,他說:這是國家和軍隊的財富,將來要全部交給國家。”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只有一個老革命,一個一心只為黨和人民謀利益的人才會作出這樣的選擇。當我的眼前又出現那兩個小塑料桶的時候,眼睛又開始模糊了。有段時期,每當飯後時刻他就提著兩隻小桶到炊事班收剩菜剩飯,並非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餵小貓小狗,而是自己吃。他還不到那種連飯都沒有吃的地步,而是為了把僅有的工資節餘下來培

養軍隊攝影人才。37期攝影培訓班,培養1400多人的經費就是靠這種辦法和靠向老伴“借”來的,沒有花公家的一分錢,還自費購買了20部照相機和無數膠卷供學員們使用,當一位女學員發現這一秘密時,他還以老師的身份讓學員保證不說出去。還有……還有……不再贅述,將此文奉獻給讀者去看去讀吧。我們不是為了給讀者炮製淚水,只是希望青少年一代讀者從中受到應有的教益,讓我們這個時代有更多的陳茵,有更多像陳菌那樣獻身黨的事業的人,那麼,我們的國家就充滿了希望,我們的四化大業就會早日實現。

                                      載《西藏日報》1994 年10月20日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