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可以讓傷口從內部更快癒合。包紮不當的傷口可能會在表面上看起來正常,但內部卻無法癒合,因此學會正確包紮和護理開放性傷口是很重要的。

初步包紮
1 準備必要的材料。 如果你在護理一個正在癒合的開放性傷口,你需要準備大量合適的材料以便隨時使用。為了每天更換一次或兩次敷料,你會用掉很多紗布和生理鹽水,因此要做好準備,這樣就不必多次跑去商店。你需要以下物品:
- 無菌潤濕溶液。你可以從藥店購買非處方或處方的清潔溶液。你也可以自己製作,將2茶匙(12克)鹽在1美夸脫(0.95升)水中煮沸5分鐘。
- 包紮傷口時,你需要無菌或乾淨的一次性手套、乾淨的毛巾、一個乾淨的碗,以及在沸水中消毒過的剪刀或鑷子。
- 為了包紮傷口,你需要包紮紗布、矽膠片、外部包紮用的繃帶、醫用膠帶,以及棉籤或Q-tip。
2 清潔你將擺放包紮材料的區域。 傷口需要在乾淨、無菌的環境中包紮。如果你在家裡工作,塵土飛揚的廚房桌子和電視托盤上覆蓋著可能導致感染的細菌。無論你計劃在哪裡進行包紮,請在嘗試包紮傷口之前,徹底用消毒清潔劑清洗和消毒表面。
- 開始時,徹底用肥皂和水洗手。雙手都要洗到肘部,保持指甲整齊修剪。
3 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在開始包紮傷口之前,徹底清潔傷口以去除血液、膿液、結痂和污染物。用你的清潔溶液徹底沖洗該區域。如果傷口周圍有結痂,請用浸泡在清潔溶液中的紗布小心地輕輕拍去。從傷口的中間向外工作,以免將周圍區域的細菌引入傷口。
- 你也可以用浸泡在生理鹽水中的棉籤輕輕清除頑固的污垢。
- 如果你的傷口有狹窄的地方或隧道,請特別小心沖洗這些區域。
4 擺放包紮材料。 在清潔工作表面並準備包紮傷口後,將一條乾淨的毛巾放在該區域上。將足夠的鹽水或生理鹽水倒入乾淨的碗中,以輕輕潤濕包紮材料。打開外部包紮材料(繃帶和膠帶),並將其放在毛巾上。保持遠離碗,不要弄濕。
- 剪下一段包紮材料,並小心地用生理鹽水潤濕。切勿將包紮材料浸泡在包紮溶液中,只需稍微潤濕。如果包紮材料上有生理鹽水滴落,則表示它太濕了。
- 許多護士和家庭包紮者發現,將膠帶剪成所需的長度,然後將其懸掛在桌邊以備後用,這樣在完成傷口包紮時就不必再去翻找膠帶卷。根據你最方便的方式組織你的空間。
5 如果手套弄髒了,請更換手套。 在手部衛生方面永遠不能太小心,尤其是當你處理一個深而重要的開放性傷口時。感染可能是致命的。保持手部清潔,使用肥皂和水,然後戴上乾淨的乳膠醫用手套以增加保護。
6 小心地將包紮材料插入傷口。 擠壓包紮材料以擰出無菌紗布中的多餘生理鹽水。使用足夠的包紮材料填滿整個傷口,但不要填得太緊。輕輕地將材料放入傷口中,使用棉籤引導它進入。
- 如果有任何紗布無法放入傷口,請輕輕地將其堆放在傷口上。用外部包紮固定到位。
- 根據傷口的大小和形狀,放入包紮材料可能非常簡單,也可能需要一些協商。如果你在包紮別人的傷口,請密切觀察他們並進行溝通,以確保你沒有包得太緊或造成不適。
-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或護士可能會建議在傷口上放置矽膠片,而不是在內部放置包紮材料。與你的護理團隊討論最佳的包紮材料選擇。
7 包紮傷口的外部。 外部包紮應由方形的紗布海綿組成,以覆蓋包紮的傷口並緊密舒適地封閉所有東西,保護包紮材料不受外部影響。將無菌的4英寸×4英寸(10厘米×10厘米)紗布海綿層疊在傷口上,使用足夠的材料覆蓋整個部位,並在外圍留一些額外的材料以增加安全性。
- 用膠帶將外部包紮固定到位,至少超出傷口邊緣直徑的1-2英寸(2.5-5.1厘米),使用你之前懸掛在桌角的醫用膠帶。始終從邊緣拿起紗布,注意不要過度處理,以免引起感染。
更換
1 移除外部包紮。 首先移除外部包紮的膠帶,然後輕輕拉回外部包紮的紗布海綿。用一隻手(乾淨且戴手套)穩住傷口周圍的皮膚,另一隻手則拉開外部包紮。
2 移除包紮材料。 使用消毒過的鑷子或手指捏住包紮材料的角,開始輕輕地將其從傷口中拉出。要非常緩慢並小心。專注於將包紮材料取出,注意傷口和紗布之間是否有結痂。如果需要,使用Q-tip將其鬆開。將整個包紮材料取出,檢查傷口以確保沒有紗布留在傷口中。
3 如果開始出血,請施加壓力。 根據傷口的嚴重程度和深度,移除包紮材料可能會導致一些出血,特別是第一次更換包紮時。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請使用紗布海綿施加直接壓力,堅持均勻地按壓至少5分鐘,以便形成血塊並止住出血。然後繼續包紮。
4 檢查傷口是否有感染跡象。 在移除包紮材料後,仔細檢查傷口。變色、過多滲出或不愉快的氣味都是感染的跡象,應立即通過返回醫院並獲得必要的治療來處理。醫生可能需要給予抗生素或其他包紮傷口的方法。
5 輕輕用肥皂和水清洗傷口周圍的區域。 使用乾淨的海綿、溫水和抗菌肥皂清潔傷口周圍的皮膚。不要浸泡傷口,也不要讓肥皂直接進入深傷口。相反,請在周圍邊緣清洗。
- 完成後,用乾淨、柔軟的毛巾輕輕拍乾該區域。
6 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要清洗傷口本身,使用浸泡在生理鹽水中的乾淨紗布。從傷口的中間向外移動,以避免將細菌和其他污染物引入傷口。
7 按照指示更換包紮材料。 在移除包紮材料並清潔該區域後,立即重新包紮傷口,如第一部分所述,除非另有指示。始終遵循醫生的指示,並根據傷口的恢復計劃更換敷料。有些傷口需要每天包紮幾次,而其他傷口則需要不同的時間表。
每日護理
1 根據醫生的建議更換敷料。 始終遵循醫生關於更換開放性傷口的指示。在組織開始癒合後,大多數醫生會允許每天更換一次傷口,最終完全去掉包紮材料,以便傷口開始更徹底地癒合。當足夠的組織形成後,外部包紮應足以讓傷口繼續正確癒合。
2 注意感染的警告跡象。 在更換敷料時,密切注意以下任何感染的跡象非常重要。如果你或病人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聯繫醫生:
- 體溫超過101.5°F(38.6°C)
- 寒顫
- 傷口的白色、黃色或黑色變色
- 傷口流出難聞的液體或分泌物
- 傷口或周圍皮膚的紅腫加劇
- 傷口或周圍的觸痛或疼痛加劇
3 切勿浸泡傷口。 在包紮和護理開放性傷口時,避免浸泡傷口或使該區域過於潮濕是至關重要的。這可能會促進感染並使傷口無法正確癒合。讓你的身體自行癒合,避免讓傷口變濕。
4 與醫生討論任何問題或擔憂。 護理開放性傷口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如果你對癒合過程有任何疑慮或擔憂,請立即聯繫醫生。不要等待,讓感染變得更嚴重。血液感染和壞疽可能是由於傷口護理不當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