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年越南必须进口大约40万到60万吨盐,价值数百万美元,以满足国内约150万到160万吨的盐需求吗?这听起来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惊讶。我们有足够的条件来生产盐。那么,为什么还要从澳大利亚、印度、中国甚至是没有海岸线的老挝进口盐呢?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仅越南,许多有海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泰国也必须进口盐。目前,越南有一些省份从北到南生产盐。这些盐田主要位于北部沿海地区,例如南定现在成为宁平的一部分,或是泰平现在已经是兴安,接着是中部和南部。盐田的总面积约为11,000公顷,超过21,000人日夜与这个行业紧密相连。做盐的人被称为盐民,而盐田则被称为盐田。

在越南,盐的生产主要有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故事。第一种是传统方式。这是最古老的制盐方式,主要在北部省份。盐民会取沙子浸泡海水,在阳光下晒干,然后提取盐。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非常费力。必须搬运沙子,反复晒干,产量却很低。现在只有在少数地方仍在进行,因为很多人认为这种方式过于落后。第二种是集中晒水,这种方式更现代,主要出现在中部地区。海水被引入大面积的盐田,在阳光下晒干,使盐结晶成一层层的白色。这种方式的产量更高,但需要大量投资来建设盐田、抽水,当然这种方式也依赖于天气。

最后一种被称为分散晒水的方式非常普遍,占全国盐生产面积的约60%。每个家庭会做几块小盐田,自行晒干,自行收获。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投资。但缺点是盐的质量不均匀,难以出售给大型工厂。这是关于盐的生产方式。至于盐的分类,越南的盐分为四类。实际上,当我做这个故事时,我也才知道盐原来有这么多独特而复杂的故事。

第一类是粗盐。粗盐用于食品加工、腌制鱼或制作鱼露。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价值也是最低的。第二类是精盐。精盐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比粗盐更干净,用于调味。你去超市会看到有些盐袋子上写着精盐。

第三类是工业盐。工业盐用于化学行业,例如生产氢氧化钠、氯或苏打。这种盐要求非常高的纯度,而越南在这方面的供应不足。第四类,最后一类暂时称为高档盐,用于医疗,例如生理盐水,或用于化妆品,例如浴盐,或者一些特殊产品,听起来似乎种类繁多,但最大的问题是越南生产的盐主要是粗盐,用于制作鱼露、食品加工或腌制鱼,最多是精盐,而工业盐和高质量盐的生产则相对较少,这正是我们必须进口盐的首要原因。

但为什么我们不能生产更多呢?为什么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拥有千年制盐传统的国家如越南还要从国外购买盐呢?

你知道吗?尽管越南的盐味道鲜美,但其纯度仅达到约95%。然而,化学工业生产氢氧化钠、氯或苏打需要的盐纯度超过99%。同样,医疗和化妆品行业也需要几乎绝对干净的盐来制作生理盐水或药物。例如,越南的化学公司每年需要进口数十万吨工业盐,因为国内的盐不达标。他们几乎100%从澳大利亚或印度进口。我们的天然海盐不达标,因为通常会混入沙子、泥土或其他矿物质。

为了净化,这些公司必须投资机器和化学品,但成本高于直接购买和进口。因此,与其使用越南盐反复过滤,耗费大量人力和资金,不如直接从国外进口盐来得快。更何况,越南的盐生产还很分散。一个盐民通常只经营几百平方米的盐田,无法满足大型工厂的订单。天气变化无常,雨水、湿度高或阳光不足都会导致盐的减产。平均每年全国只能生产几十万吨盐,而实际需求却是其两倍。因此,进口盐是弥补不足的最快方式。

你知道越南进口什么盐吗?

实际上,越南几乎不进口海盐,而是进口矿盐。矿盐出现在澳大利亚、德国甚至老挝等国家。老挝是一个没有海的国家,但仍然有盐。开采矿盐的成本非常低,仅为海盐的约1/20。但矿盐是什么呢?

矿盐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盐,因在矿中开采而得名。它与我们常见的矿产开采完全不同,而与越南盐民晒制的海盐也不同。矿盐不是由海水制成的,而是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经过数百万年的沉积形成在岩石矿床或深层土壤中。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比海盐纯度高得多。越南没有矿盐。

那么矿盐是如何形成的呢?数百万年前,一些海域或湖泊被隔离,水分蒸发殆尽,留下了结成厚层的纯盐,随着时间的推移,土石覆盖在上面,形成了深埋在地下的盐矿。著名的矿盐产地包括澳大利亚的大型矿床、德国的古老盐矿、波兰的美丽盐矿以及荷兰的盐矿。更令人惊讶的是,老挝这个没有海的国家,在萨凡纳凯特省拥有巨大的矿盐矿床,足以出口到越南和泰国。

矿盐可以食用吗?

答案当然是可以。经过研磨和过滤,矿盐完全可以成为食盐、食品盐和化妆盐。但由于其过于纯净,通常用于工业。许多人会喜欢海盐,因为其自然的咸味含有镁、钙等矿物质,而矿盐在口感上则较为淡薄。例如,我们有著名的喜马拉雅粉盐,这也是矿盐,开采自矿山,不仅用于食用,还用于盐灯、浴盐,喜马拉雅粉盐在水疗行业非常受欢迎。矿盐相较于海盐有许多优势。即使在一些超咸的海域,例如死海,海盐仍然难以与矿盐竞争,尤其是在价格方面。

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或中国的盐不仅便宜,而且生产规模非常大,运输也很方便。越南企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必须优先购买进口盐,而不是投资于国内盐的生产,这似乎很奇怪。但这就是全球市场的游戏规则,越南人民也必须为自己的生活选择最好的东西,不是吗?越南的盐民超过21,000人每年只能生产约6个月的盐。平均收入非常低,远低于工人或养虾的收入。

因此,许多人已经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行去谋生。此外,气候变化如不规律的雨水和风暴也使得制盐行业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不足,土地不足。越南的盐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竞争。而在世界上,越南并不是唯一一个有海却仍需进口盐的国家。这在许多国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原因。例如,日本。日本是寿司之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传统的海盐行业几乎已经灭绝,因为成本过高。

日本从澳大利亚进口盐用于化学工业,而他们的国内盐仅用于烹饪或仪式。有趣的是,日本还从越南购买粗盐进行加工,这表明越南在某个特定细分市场上也有潜力。还有韩国,一个以泡菜闻名的国家,他们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工业盐,因为国内生产不足。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盐生产国,但印度仍需进口纯工业盐用于制药。他们的海盐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并出口到一些国家,如孟加拉国或尼泊尔。

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尽管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仍需进口盐,因为来自澳大利亚或德国的矿盐比海盐便宜得多。这与越南的情况类似。甚至老挝这个没有海的国家,因有效开采矿盐而成为矿盐出口国。这表明在现代世界中,矿盐正在主导工业市场。而海盐则主要在食品、文化或一些特定产品领域占有优势。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