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會殺光幫助他登基的恩人?

首先,為了想像背景,劉邦於公元前256年出生在巴郡,現在屬於中國江蘇省。他出身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年輕時,劉邦是一個流浪漢,喜歡喝酒、賭博,經常逃避秦朝的勞役。他曾擔任村長的職位,專門徵稅和徵兵。但命運在秦朝崩潰時發生了變化。劉邦參加了反秦運動。最初只是一個小領袖,擁有幾百名士兵。憑藉用人之才、謀略和一點運氣,他逐漸壯大。特別是與項羽的楚漢爭霸戰,因為楚霸王的英雄事跡,從公元前206年持續到公元前202年,是巔峰時期。

項羽在軍事上更強,但劉邦在政治上更聰明。最終,劉邦獲勝,於公元前202年登基為皇帝,稱號為漢高祖,建立了漢朝。這個朝代持續了400多年,對東亞文化,包括我們越南的漢字和儒家禮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在這榮耀的背後,卻是黑暗的陰謀和血腥的清洗。

劉邦並不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他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殘忍且多疑。正是這些特質導致他殺害了大多數曾幫助他登基的恩人。

為什麼劉邦會這樣做?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劉邦害怕被背叛,因為功臣的威望過於強大。想像一下,當時的劉邦是依靠三傑漢初、張良的神奇謀略、蕭何的後勤管理和韓信這位被司馬遷稱為國士無雙的戰神登基的。先談談韓信。他是最悲劇的人。韓信大約於公元前231年出生,出身平民,曾經窮到不得不在淮陰河釣魚。但他的軍事才能無可置疑。

在項羽麾下,他被輕視,只能做守衛。投靠劉邦後,因蕭何的推薦,韓信被封為大將軍,立下了許多赫赫戰功。但在天下平定後,劉邦開始懷疑韓信。為什麼呢?因為韓信太過優秀,齊國和楚國的軍隊對他的忠誠超過對皇帝的忠誠。公元前196年,劉邦用計策假裝在雲木澤狩獵,誘騙韓信到工地上。在那裡,在呂后和蕭何的幫助下,韓信被捕,嘴被封住,綁起來並被處死。史記記載,韓信並沒有真正謀反,只是因為一名在韓信麾下的叛徒的謠言。

蕭何曾是韓信的恩人,竭力推薦他給劉邦,但最終卻是蕭何將韓信騙入宮中讓呂后殺了。因此,後人說韓信的成就來自於蕭何,而他的死亡也由蕭何造成。中文稱之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僅韓信,許多其他的恩人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為什麼劉邦會吸取這個教訓?

因為他目睹了秦朝在短短十多年內的崩潰。秦始皇去世,功臣如趙高和李斯的叛變導致了起義。劉邦不想重蹈覆轍。他認為功臣越高,今天忠誠,明天就可能被收買。特別是當劉邦年老體弱,太子劉盈尚且年幼,他擔心功臣會立新君,這就是他進行清洗的戰略,以穩定朝代,為子孫後代著想。

另一個原因與劉邦的出身有關。平民出身導致了劉邦缺乏自信和多疑的心理。劉邦與項羽或秦始皇截然不同,他們出生於自信滿滿的貴族家庭。劉邦本來只是鄉村的流氓,曾被項羽輕視,稱為拜中公子或小子。在鴻門宴上,項羽差點殺了他,但在樊快和張良的救助下,劉邦始終因為沒有高學歷、沒有血統而感到自卑。

他曾對將領們說,我不如張良的謀略,不如蕭何的後勤,不如韓信的打仗,但他選擇了消滅而不是永遠感恩,以消除隱患。深入分析,這被稱為自卑感和害怕被推翻的綜合症。這是一個有趣的點,劉邦和朱元璋之間的相似之處。朱元璋,明太祖,後來也是從農民登基,曾是和尚,後來也因為類似的原因,殺光了功臣如藍玉、胡惟庸、李景隆,因為自卑和害怕被輕視。

在越南歷史上,黎利也清洗了一些功臣,但沒有那麼殘酷。劉邦不相信除了家族以外的任何人,因此他用劉氏的子孫取代了功臣。最初,他封了七位不同姓的王,如韓信、龐越、英布、劉萬等,但後來逐漸消滅,改為九位劉姓王。結果漢朝穩定,避免了戰國時期的分裂,但失去了所有的人才。權力越大,越孤獨,越必須殘忍以保持王位。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恩人都死去。這才是有趣的部分,因為它教會了我們生活的教訓。

一些人因為聰明和懂得退隱而逃過一劫。

首先是蕭何,第一功臣,一位年輕的朋友。蕭何於公元前250年出生,擅長管理,曾幫助劉邦在關中建立基礎,收集糧食,招募士兵。他是漢朝的第一位丞相,但劉邦因為他的功勞過大而懷疑他。蕭何很聰明,拒絕大獎,自我貶低,通過購買便宜的土地讓百姓罵他貪婪,甚至自我誣陷以被囚禁一段時間,證明自己不貪權。因而,劉邦信任他,給予更高的封賞,蕭何活到公元前193年。

接下來是張良,最傑出的謀士,他曾用鐵錘刺殺秦始皇。他幫助劉邦制定計策,如鴻門宴、蔡下之戰。但立下功勞後,張良效仿越王勾踐的范蠡,隱居修道,吃素念佛,拒絕做大官。劉邦稱讚張子房是最聰明的人,他活到公元前185年。

樊快,兄弟情深,呂后的妹夫,曾衝入鴻門宴救劉邦,吃生肉以示威。他絕對忠誠,不爭功,因此逃過了平陽侯的災難。這些情況表明,劉邦並不是隨便殺人。他只針對那些功勞過高且不懂得退隱的人。這是一個千古的教訓。功高則危險,就像麻雀滿巢則蛋破。

而劉邦殺害功臣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鞏固權力。

劉邦不想讓漢朝成為第二個戰國,讓諸侯們互相打鬥。他從秦朝的經驗中學習,集中權力以避免分裂。在消滅功臣後,他頒布了非劉氏不王的政策。也就是說,只有劉姓的人才能被封為王。這有助於漢朝延續,但也留下了殘酷的遺跡。總的來說,劉邦被認為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知道如何吸引和利用人才,並操控群雄。另有觀點認為,劉邦之後,許多開國君主也殺害了功臣。

像漢光武帝、宋太祖這樣不殺害功臣的情況非常罕見。殺害功臣的行為不應該僅僅歸咎於某位皇帝的個人,而應該視為一種幾乎是專制集權制度的必然政策。即使是漢光武帝、宋太祖雖然不殺害功臣,但也必須採取措施將他們的軍權收回,不讓功臣再掌握軍權。

另一方面,劉邦殺害功臣的行為常常被誇大。事實上,劉邦在建立國家後封賞的約143位功臣中,只有幾位被殺害,都是那些軍力強大且劉邦不信任的人。而大多數其他人仍然受到良好對待,如陳平、周勃、管亥、張良、蕭何、曹參、張敖,他們在劉邦去世後仍忠誠地服務於劉邦的子孫。

劉邦的行為完全是壞的嗎?

顯然,通過清洗,漢朝統一,經濟發展,領土擴張,文化傳播,但韓信的悲劇仍然是一個警示。在歷史上,忠誠不夠,必須知道在適當的時候退隱,如張良。你怎麼看?劉邦是建立國家的英雄還是背叛者?如果是你,你會在劉邦的情況下怎麼做?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