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為何需要疫苗防護

HPV,全稱為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透過皮膚黏膜接觸傳播的DNA病毒。目前已發現200多種HPV型別,其中約40種感染人類生殖道,少數高危型與宮頸癌及其他惡性腫瘤密切相關。

在所有宮頸癌病例中,約70%與HPV 16型與18型直接相關。此外,還有31、33、45、52、58等高危型別可能引發癌變。低危型別如HPV 6型和11型雖不致癌,卻常導致尖銳濕疣等困擾性疾病。

HPV感染通常無明顯症狀,但潛伏期長,且病毒一旦持續感染可能引發細胞異變,最終演變為宮頸癌或其他生殖系統癌症。由於初期幾乎無法察覺,且治療成本高、防治難度大,因此“預防優於治療”的理念在HPV防控中尤為重要。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HPV疫苗應運而生,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系統推薦的預防性疫苗之一。

“價數”的含義與疫苗版本的差異

在疫苗領域,HPV疫苗常見三種版本:二價、四價與九價。“價”是疫苗所覆蓋的病毒型別數量的簡稱。例如,二價疫苗覆蓋HPV 16和18型,四價疫苗在此基礎上加入6和11型,而九價疫苗則進一步覆蓋31、33、45、52、58型。

它們的主要構成與功能分別如下:

二價疫苗(Cervarix):主要預防HPV 16、18型,重點放在宮頸癌的預防上。由GSK公司研發,針對高危型別防護力強。

四價疫苗(Gardasil):預防HPV 6、11、16、18型,既能防宮頸癌,又可預防尖銳濕疣等良性病變。由默沙東公司研發。

九價疫苗(Gardasil 9):在四價基礎上新增五種高危型(31、33、45、52、58),可覆蓋約90%的宮頸癌風險型別。也是目前價數最多的一種HPV疫苗。

因此,所謂“價數”,本質上反映的是疫苗覆蓋的HPV病毒類型,而非疫苗強度或質量的高低。價數越多,覆蓋面越廣,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其他疫苗就“無效”或“過時”。

保護效力差異有多顯著?

從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數據看,三種疫苗的核心防護能力——對HPV 16、18型的保護率,在不同疫苗間差異不大,均能達到90%以上。

九價疫苗之所以被稱為“更全面”,是因為它額外覆蓋了約20%的宮頸癌風險來源。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未曾感染過任一HPV型別,且有機會接種九價疫苗,其理論防護範圍更廣,罹患宮頸癌的風險進一步下降。

然而,真實生活中,大部分女性在性活躍期後已可能感染部分型別病毒。如果在已感染某些高危型的前提下接種九價疫苗,其新增的那五個型別是否有效防護,取決於是否尚未接觸對應病毒。

此外,疫苗接種並不能清除已感染病毒,也不能“治療”宮頸癌前病變或濕疣。疫苗是預防工具,其效果最佳時機是首次性行為前,即“零暴露”狀態下接種。

簡而言之:

三種疫苗對16和18型的防護幾乎一致;

九價疫苗防護範圍更廣,但效果是否“更好”取決於個人的感染史與接種時機;

在接種前已感染部分HPV型別者,九價優勢將因人而異。

接種人群的適用差異與年齡策略

從中國內地的疫苗接種政策與臨床數據來看,目前三類疫苗接種年齡如下:

二價疫苗:適用於9-45歲女性;

四價疫苗:適用於20-45歲女性;

九價疫苗:推薦16-26歲女性,部分地區擴大至9-45歲,但仍以年輕群體優先。

九價疫苗之所以在部分國家設定較窄的接種年齡,是因其在臨床試驗中主要數據集中於青少年與青年女性。雖然技術上對45歲女性也具免疫反應,但缺乏大量數據支撐長期有效性,故採取審慎態度。

接種策略建議如下:

青少年(9-15歲):性行為前完成接種為最理想階段,疫苗反應最佳;

青年女性(16-26歲):為主要接種目標人群,九價優先推薦;

已婚/有性經歷女性:仍可接種,但需知曉疫苗無法清除現有病毒;

男性接種:部分國家已推廣男性HPV疫苗接種,以減少病毒傳播與男性相關癌症(如肛癌、咽喉癌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選擇哪一種疫苗,越早接種越好,不應因等待九價而錯過黃金防護期。

價格與可及性之間的現實權衡

九價疫苗因其技術複雜、價數高,在全球範圍內定價最高。在中國內地,九價疫苗單劑約1300元,三劑總費用近4000元。相比之下,二價疫苗三劑總價約1000元左右,四價約2000-3000元之間。

這一價格差異,也引發“九價溢價”之爭。許多公眾在“高價即高效”的心理驅動下,盲目追求九價,甚至在尚未開放接種的地區形成疫苗黃牛、代搶亂象。

真實案例:

2022年,北京市一位家長為13歲女兒爭搶九價疫苗名額,因網絡預約失敗而轉向黃牛,以近6000元價格“代搶”成功。後經媒體曝光,該“渠道”實為虛假信息,導致接種延誤,錯失了免費接種窗口。

這類事件的核心問題不在九價本身,而在於公眾對HPV疫苗的“唯九價論”認知偏差。事實上,國家已逐步將二價HPV疫苗納入部分地區的免費接種項目,推動廣覆蓋比個別高價更具公共衛生效益。

從成本效益角度看,與其等待多年、投入高價搶九價,不如及時完成任何一款疫苗的完整接種程序。疫苗接種的黃金時機一旦錯過,保護力將大打折扣。

回歸疫苗本質:最好的疫苗,是“能打到的”疫苗

疫苗不是奢侈品,也不是炫耀物,它是一種可預防嚴重疾病的公共衛生工具。三種HPV疫苗在實際應用中都表現出良好的保護力,其本質目的是一致的——降低宮頸癌與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從全球經驗看,無論使用哪一種疫苗,只要覆蓋率高,宮頸癌發病率都會顯著下降。例如,英國以二價疫苗為主,在青少年女性中接種率超過80%,20歲以下女性宮頸癌發生率在10年內下降近90%。

HPV疫苗的接種,不是一場“追價遊戲”,而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健康投資。科學的認知應取代品牌迷思與價格神話。真正值得關心的不是打了哪種疫苗,而是是否按時、按劑量完成接種。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