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為何如此“善變”
流感病毒不同於許多穩定性高的病原體,它有著極強的變異能力。流感病毒主要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流感是變異最頻繁、傳播範圍最廣、導致大流行最嚴重的類型;B型流感相對穩定,常見於季節性小流行;C型流感則症狀輕微,極少引發重症。
造成病毒變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機制: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即病毒表面蛋白質(如血凝素HA、神經氨酸酶NA)發生微小突變,逐漸積累,導致免疫系統難以識別,這種變異不斷發生,是季節性流感持續存在的根本原因。
抗原轉變(Antigenic shift):這是更大規模的重組變異,如不同病毒株之間發生基因交換,可能突然形成全新的病毒亞型,進而引發全球性大流行。例如2009年H1N1流感便是一次典型抗原轉變事件。
由於流感病毒表面抗原的這種“偽裝術”,即使一個人曾感染過流感或接種疫苗,體內形成的抗體也可能在數月後對新變異株“失效”,這正是疫苗需要不斷更新的根本原因。
疫苗為何要“年年更新”
流感疫苗是一種滅活病毒疫苗或亞單位疫苗,其中包含當年流行株的抗原信息,用於誘導免疫系統產生針對性抗體。
每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協調全球實驗室網絡,監測來自世界各地流感樣本的病毒序列,分析其變異趨勢與傳播能力,並在每年2月和9月分別發布南半球與北半球的疫苗推薦株型。
疫苗的成分通常包括三價或四價組合:
三價疫苗:包含兩個A型病毒株和一個B型病毒株;
四價疫苗:在三價基礎上增加第二個B型病毒株,覆蓋更廣。
由於病毒每年可能呈現不同的主流型別,因此疫苗也必須同步更新,確保其保護效力不落伍。若使用過時疫苗,可能對當前流行病毒毫無防護能力。
例如,在2014年—2015年冬季,北美地區使用的流感疫苗與實際流行的H3N2病毒株出現嚴重不匹配,導致疫苗保護效力下降至23%。這類事件雖屬少數,但足以說明“疫苗與病毒同步”對防控效果至關重要。

免疫保護期為何難以持久?
即便疫苗與病毒株完全匹配,人體的免疫保護也不是永久性的。根據大量研究與流行病學數據,流感疫苗的抗體水平通常在接種後6至8個月內處於較高狀態,隨後逐漸下降。
不同年齡、基礎健康狀況和疫苗種類,都会影響免疫持續時間:
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抗體水平衰減更快;
兒童首次接種需兩劑加強,才能建立有效防護;
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功能受抑者,抗體效應也相對較低。
以2020年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研究為例,健康成人在接種四價流感疫苗後4周內抗體陽轉率達95%,但6個月後下降至不足60%。這意味著,即使去年已接種,今年面對新一輪流感季,身體的防護屏障已不再穩固。
因此,年度接種不僅是“因應病毒變化”,也有助於“重建免疫力峰值”,形成有效屏障。
不同人群的接種收益與建議
雖然流感疫苗不是強制接種,但對於某些高風險人群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健康投資。中國《流感疫苗接種技術指南》推薦以下人群優先接種:
60歲及以上老年人:流感合併肺炎是老年人冬季死亡的重要誘因;
6個月至5歲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易感染並發高熱;
慢性病患者(如哮喘、糖尿病、心臟病);
醫務人員、教師、公共交通從業者:高頻接觸人群,傳播風險高;
孕婦:孕期感染流感可顯著提高母嬰並發症風險。
真實案例:
2019年冬,北京市朝陽區一所小學爆發流感聚集性疫情,20餘名學生發熱咳嗽,其中未接種疫苗的占80%。而學校另一年級班級,學生多數接種疫苗,僅出現個別輕症病例。此案例體現了群體接種帶來的“間接保護”效應。
此外,研究表明,連續多年接種流感疫苗並不會降低免疫效果,反而能增強體內交叉保護能力,應對未來潛在突變株。因此,不應因“去年已打過”而忽視當年的新疫苗接種。
流感疫苗與感冒的區別常被誤解
不少人對流感疫苗抱持懷疑態度,原因之一是“打了還是會感冒”。這實際上源於對流感與普通感冒的混淆。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病迅猛,高熱、肌肉酸痛、疲憊感明顯,常伴嚴重並發症,尤其在老人和兒童中威脅較大。而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症狀較輕,幾天即可自癒。
疫苗只能防止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對其他病毒無效。若接種後出現輕微感冒,往往與其他病毒相關,並不意味著疫苗“失效”。
另一常見誤解是:“打疫苗後反而生病”。部分人在接種後1-2天內出現輕度發熱或酸痛,這是機體免疫反應的正常表現,並非感染流感。流感疫苗為滅活疫苗,不可能引起真實感染。
從個體保護到群體免疫的公共價值
流感疫苗不僅僅保護個人健康,更能通過“減少病毒傳播”發揮群體免疫效果。尤其在幼兒園、學校、養老院、醫院等高密度空間,疫苗接種可顯著降低集體暴發概率。
研究顯示,在一個班級中接種率超過70%的情況下,流感樣病例數能下降一半以上;在醫院系統內推廣疫苗,也可有效保護重症患者不被交叉感染。
與新冠疫苗類似,流感疫苗的覆蓋率越高,病毒在社區傳播速度越慢,對醫療系統的壓力越小。即使不能做到全民接種,優先覆蓋高風險人群也可顯著改善公共衛生環境。
當前,不少城市已將流感疫苗納入老年人和學生的免費接種計劃,部分地區還探索“家庭聯動接種”、“學校集體接種”等便民模式。這不僅提升接種率,也減少了接種行為的成本與心理負擔。
疫苗的最大意義,不僅在於防止一次感冒,而是防止一次流感演化為重症、住院,甚至不幸死亡的悲劇。年年接種,不是重複勞動,而是應對流感病毒“變臉術”的科學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