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公開揭露汽車行業存在的系統性黑公關現象,表示每次新車上市都會遭遇不同品牌操控的專業水軍攻擊。這一表態引發了廣泛討論:理想汽車面臨的負面輿論究竟是產品本身存在問題,還是競爭對手的有組織抹黑?本文將深入分析理想汽車近年的輿情風波,揭示黑公關產業鏈的運作模式,探討商業競爭的倫理邊界,並思考行業健康發展的未來路徑。從L9"倒閉謠言"到MEGA的惡意P圖,再到i8上市後對車主群體的集中攻擊,理想汽車的案例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與某些企業突破底線的行銷手段。在這場關於產品實力與輿論操控的辯論中,我們需要理性區分真實的產品反饋與惡意的商業詆毀,同時思考如何建立更健康的行業競爭環境。

理想汽車近年來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每當有重磅新品上市,網路上便會集中湧現大量負面輿論。CEO李想在近期發布的視頻中系統梳理了這一現象,揭示了背後隱藏的行業黑幕。從2022年L9上市至今,理想汽車已經經歷了至少三輪大規模的網路攻擊,每次攻擊都呈現出高度組織化的特徵,且與產品發布周期高度吻合。

2022年L9作為理想汽車的旗艦SUV上市時,網路上突然流傳"理想汽車資金鏈斷裂、即將倒閉"的謠言。這一毫無根據的說法在短時間內被大量帳號傳播,導致部分潛在用戶產生疑慮甚至取消訂單。李想透露,事後調查發現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輿論攻擊,背後是某競品品牌通過專業水軍機構操作的。這種"倒閉論"攻擊手法並不新鮮,但在新能源汽車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卻能夠對尚未建立強大品牌忠誠度的新勢力造成實質性傷害。

2023年MEGA純電MPV的發布則遭遇了更為惡毒的輿論攻擊。黑產機構通過惡意P圖,將"奠"、"新能源殯儀車"等字樣貼在MEGA車身上,並雇用大量帳號在社交平台傳播這些經過篡改的圖片。這種直接關聯死亡文化的惡意行銷手段,不僅對品牌形象造成嚴重損害,更直接衝擊了MEGA的銷量表現。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攻擊並非隨機發生,而是精準選擇了MEGA這一理想汽車進軍純電市場的戰略產品,其意圖明顯是要扼殺理想在純電領域的突破。

到了2025年i8純電SUV上市,攻擊手法再次"升級",從針對產品轉向了車主群體。網路水軍開始大規模收集和製造理想車主"不規範停車"、"變道不打燈"等行為的素材,以"一條黑評8元、問題視頻5元"的價碼,在24小時內密集發布2萬餘條負面內容。理想汽車法務部監測數據顯示,僅8月3日0時至7時,單一平台就集中湧現45條標題高度雷同的視頻——《以前真沒關注,理想車主,沒有意外,一律亂停車...》。這種將個別車主行為放大為整個品牌用戶群體標籤的做法,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更使普通車主遭受無端攻擊,有車主反映"被罵到不敢開車出門"。

李想坦言:"每一次背後都有一個不同的品牌在操控,但最終指向的都是專業水軍機構。"這些機構運作手法隱蔽,通過多層傳播掩蓋資金流向,使得追查源頭變得異常困難。然而,理想汽車並非孤例,蔚來CEO李斌曾公開表示每月花費數千萬應對黑水軍,小鵬汽車何小鵬也將此類攻擊稱為"商場如戰場"。這反映出黑公關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普遍痛點,理想汽車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面對持續的網路攻擊,李想強調理想汽車將堅守底線:"我們不會變成自己厭惡的樣子,如果用黑公關手段反擊,恰恰中了對方的圈套。"這種態度與近期某新勢力品牌高管公開互怼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出不同的危機應對哲學。理想選擇通過法律手段和產品實力而非口水戰來回應攻擊,法務部已固定證據準備追責,同時以銷量數據回擊謠言——MEGA最終成為50萬元以上MPV銷量冠軍,i8上市首周訂單突破3萬輛。

理想汽車遭遇的網路攻擊並非偶然個案,其背後隱藏著一個龐大而成熟的黑水軍產業鏈。隨著事件發酵,更多細節被曝光,揭示了這條灰色產業鏈的組織結構、運作模式和盈利機制。理想汽車產品負責人湯靖曝光的"汽車兼職群"聊天截圖,如同一把手術刀,剖開了這個隱秘世界的運作邏輯。

這些兼職群中的任務清單顯示,針對理想汽車的抹黑行動被分解為兩個明確任務:一是收集理想汽車各種不規範駕駛行為(如亂停車、壓線),單張圖片報酬5元、視頻8元;二是在理想車主分享的內容下發布惡意評論,單條1.5至2元。群管理員特別強調"無需引戰",試圖規避法律風險,這種看似"溫和"的策略實則更為陰險——通過大量看似真實的"用戶體驗"來潛移默化地塑造負面品牌認知。更令人震驚的是,任務說明中明確允許使用AI生成內容,但要求"看著真",這反映出黑產已開始利用最新技術提升造假效率和質量。

從產業鏈角度看,當前黑公關已形成"需求方(競品車企)—水軍機構—兼職群—平台傳播"的完整鏈條。上游是發布任務的車企或公關公司,中游是專業的水軍機構負責任務分發和質量管理,下游則是大量兼職人員執行具體操作。這種分工明確的體系使得攻擊可以規模化、標準化地進行。據行業調查,汽車類惡意差評舉報量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上升67%,其中34%涉及明顯商業動機,反映出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

價格體系也反映出這一產業的"專業性"。根據曝光的信息,不同形式的攻擊內容有明確價碼:拍攝真實車主不規範行為的視頻報酬最高(8元),因為"素材"獲取難度大;AI生成的偽造內容次之;簡單的文字評論價格最低。這種差異化定價機制如同一個扭曲的內容市場,將品牌聲譽明碼標價進行交易。更荒誕的是,有理想MEGA車主在二手平台掛出"代拍亂停車"服務,標價5元一次,竟真有人下單指定拍攝其車輛橫堵馬路的畫面,顯示出這一生態已衍生出各種畸形的"創新"模式。

從技術層面看,黑產已開始使用更先進的手段規避監測。部分水軍機構開發了"黑公關SaaS系統",可自動生成負面文案、模擬真實用戶行為,使得機器生成的內容難以被常規手段識別。同時,攻擊者也學會了規避平台監管的策略,如避免使用品牌關鍵詞、分散發布時間、混合真實與虛假內容等,使得打擊難度大增。

從法律角度看,這種有組織的商業詆毀行為已涉嫌違法。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刑法》相關規定,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的行為可構成商業詆毀罪,組織者可能面臨刑事處罰。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黑產鏈條的隱蔽性和跨地域性,加上電子證據固定難度大,真正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案例並不多見,違法成本與潛在收益嚴重失衡。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攻擊不僅影響企業,更傷害了普通消費者。理想車主洪先生透露,其車輛因被惡意拍攝"不規範停車"視頻,導致個人隱私洩露,甚至收到騷擾電話;車主張八爪則因網路暴力被迫關閉社交帳號。當商業競爭演變為對普通用戶的攻擊時,已經逾越了基本的商業倫理底線。

面對這一局面,理想汽車推出了"車主權益保護計畫",包括提供法律援助協助車主起訴侵權者、建立"車主清白檔案"對被惡意抹黑的用戶出具官方證明、發起"真實車主計畫"鼓勵用戶分享正面用車體驗等。這些措施得到用戶積極響應,短短48小時內,超5萬名理想車主在社交平台發布真實用車故事,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20億次,形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輿論反擊。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