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擁有數十萬士兵的國家,曾是中東的強大勢力,怎麼會在眨眼間崩潰?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政權就消失了。想像一下,2003年初的伊拉克就像一座曾經非常華麗的房子,但現在已經老舊搖搖欲墜,只需一陣強風便會倒塌。這座房子的主人是薩達姆·侯賽因,僅僅提到他的名字就讓許多人感到不寒而慄或敬畏。他自1979年掌權,二十多年來建立了一個鐵血政權。他控制了一切,從軍隊、政治到人民的思維方式。他的巨大雕像在巴格達隨處可見。

但在這光鮮的外表下,伊拉克正在悄然崩潰。多年來的戰爭和制裁使這個國家疲憊不堪。在2003年之前,伊拉克經歷了一系列重大創傷。1980年代的伊拉克-伊朗戰爭持續到1988年,造成數百萬人喪生,經濟崩潰,伊拉克深陷債務。尚未恢復,薩達姆·侯賽因又將國家帶入1990年入侵科威特的新冒險。結果是次年爆發的海灣戰爭,由美國主導的聯盟在幾周內擊敗了伊拉克。

伊拉克軍隊遭到摧殘,基礎設施如橋樑、工廠被摧毀。隨後,聯合國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人民缺乏食物和藥品,軍隊則缺乏現代武器。坦克生鏽,飛機幾乎無法起飛或被埋在沙漠中。儘管如此,薩達姆·侯賽因並非沒有依靠的力量。他擁有共和衛兵,一支裝備精良且絕對忠誠的精銳部隊。他還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宣傳系統,使人民相信伊拉克仍然是一個強國。

但事實如何?

擁有約375,000名士兵的伊拉克軍隊缺乏組織,人民在多日的疲憊中已經筋疲力盡。現在來到命運的時刻。2003年3月20日,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伊拉克時,美國在喬治·布什總統的領導下,與英國、澳大利亞及其他一些盟友發起了自由伊拉克行動。美國提出的正式理由是薩達姆·侯賽因正在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與恐怖組織有聯繫,特別是基地組織。後來我們知道這些指控並不完全正確,但在那個時候,美國決心推翻薩達姆·侯賽因,並且他們迅速地做到這一點。他們發起了名為“震撼與恐懼”的軍事行動。

2003年3月20日的巴格達天空是爆炸聲、光芒和炸彈以及導彈的總和,照亮了整個城市。B52轟炸機、戰斧導彈和隱形飛機不斷轟炸戰略目標。這些目標包括軍事指揮部、薩達姆·侯賽因的宮殿、發電廠和通訊設施。僅僅幾個小時,數千噸炸彈就被投下,使巴格達彷彿被一場火災淹沒。

美國的目標非常明確,直擊伊拉克的指揮中樞,癱瘓薩達姆·侯賽因的指揮能力,這一戰術的效果令人恐懼。通訊中心被摧毀,許多伊拉克指揮官失去了聯繫。伊拉克軍隊的指揮系統在最初幾天內就崩潰了。與此同時,地面上的聯盟軍隊開始從南方進攻,從與科威特的邊界出發。他們在幾天內就佔領了大城市。儘管伊拉克軍隊人數眾多,但幾乎無法抵抗。

伊拉克的飛機無法起飛,而聯盟的飛機在空中肆虐。此外,伊拉克士兵的戰鬥精神非常低落。結果,數萬名伊拉克士兵在看到美軍的身影時就逃跑或投降。美國還使用了極其有效的心理戰術。他們向伊拉克的城市投下數百萬張傳單,呼籲士兵投降,並承諾會受到善待。聯盟的廣播發出使伊拉克士兵失去鬥志的信息。在短短10天內,聯盟已經接近巴格達,距首都只有幾十公里。

2003年4月9日是全世界無法忘記的歷史時刻。戰爭開始僅20天,美軍已經進入巴格達市中心。這一天,薩達姆·侯賽因的政權正式崩潰。每個人都記得的畫面是一群伊拉克人在美軍的支持下,拉倒了薩達姆·侯賽因在費杜斯廣場的巨大雕像。這一場景在全球直播,成為一個時代結束的象徵。當美軍進入巴格達郊區時,他們面對的是薩達姆·侯賽因的最後力量,共和衛兵。這是最精銳的部隊,裝備精良,被認為會為保護首都而戰鬥到底。

但事實如何?

即使是共和衛兵也無法抵擋聯軍的壓倒性力量。美國使用炮兵、空軍和坦克,碾壓這些部隊。在巴格達西部和南部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但伊拉克軍隊迅速被壓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最後幾天,沒有人知道薩達姆·侯賽因在哪裡。他在戰爭開始時就已經從巴格達消失了。有些人說他在地下準備秘密的避難所,但事實是他不斷地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以避免被發現。

當巴格達淪陷時,伊拉克的政權完全崩潰。再也沒有指揮者,也沒有組織抵抗,將軍、官員要麼逃跑,要麼被捕。4月9日,當美軍的坦克進入巴格達市中心時,他們幾乎沒有遇到抵抗。政府大樓、博物館甚至醫院都被洗劫一空。這一混亂的場面是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崩潰的第一個跡象。

那麼,為什麼伊拉克會如此迅速崩潰?

讓我們深入分析。首先,聯盟的軍事力量是關鍵因素。美國和盟友不僅在武器數量上佔優勢,還在技術上佔優勢。激光制導導彈、偵察衛星和無人機使他們能夠精確打擊每一個目標。與此同時,伊拉克幾乎沒有空軍,軍事技術差距過大。其次,伊拉克在戰爭開始之前已經非常虛弱和衰退。

十多年的經濟制裁使這個國家疲憊不堪,人民缺乏食物和藥品,軍隊的武器也得不到維護。第三,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內部的瓦解是一個重要因素。他的政權依賴於一小部分人的忠誠,主要是遜尼派。當戰爭開始時,許多將軍和高級官員開始逃跑。他失去了控制,指揮系統如同沙堡般崩潰。沒有人站出來組織抵抗,沒有人領導軍隊。但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儘管薩達姆·侯賽因被推翻,他仍然隱藏了好幾個月。

直到2003年12月,美軍才在他家鄉附近的一個小地下室找到他。但他的崩潰並不是伊拉克悲劇的結束。許多人認為,當他被推翻時,伊拉克將成為一個和平繁榮的國家。但事實上,薩達姆·侯賽因政權的迅速崩潰開啟了一個充滿混亂的新篇章。當巴格達淪陷時,沒有人再能管理這個國家。伊拉克國軍被解散,警察消失,政府崩潰,結果是大規模的搶劫,犯罪團伙崛起,社會陷入混亂。

博物館裡保存著伊拉克數千年的文化遺產被洗劫一空。醫院沒有藥品,學校關閉。伊拉克人民本已因制裁而苦不堪言,現在又面臨不確定的未來。此外,薩達姆·侯賽因的崩潰引發了伊拉克內部的種族和宗教矛盾。在他的統治下,雖然遜尼派僅佔五分之一的人口,但卻掌握了權力。當美國將權力交給佔多數的什葉派時,遜尼派感到被邊緣化。這導致了武裝叛亂。自2004年以來,伊拉克陷入了一場非正式的內戰,造成數萬人喪生。

美國在勝利後也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其中一個最具破壞性的決定是完全解散伊拉克軍隊,並實施去巴特化政策,將所有曾為薩達姆·侯賽因工作的人驅逐出政府。數十萬人失業,教師、醫生、軍官,許多人因憤怒和失去一切而參加了叛亂團體。

2003年伊拉克崩潰的故事是現代歷史上最悲劇的故事之一。僅僅20天,一個曾讓全世界畏懼的政權就化為烏有。但這場勝利並未帶來和平,反而開啟了一個不穩定的時期,伊拉克人民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承受著後果,直到今天。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