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老廣州的回憶——文化公園

小時候,家人就時常帶我去文化公園玩,那真是廣州城心腹裡最熱鬧的去處。一踏進公園大門,喧嚷聲便兜頭兜臉湧上來。中心台是園子的心口窩,一年四季鑼鼓弦索幾乎都無停歇過,粵劇、雜技、歌舞,輪番上陣,台下密密麻麻坐滿人,仲有後面企住的一大堆人,個個搖住大葵扇,睇得眼珠都捨不得眨一下。

公園裡展館一個挨住一個,似排排坐的街坊。我頂中意去水產館——我地老廣州習慣叫佢“海洋館”。一入門,果頭巨大的鯨魚骨標本懸在頭頂,張住嚇人的大口,似要把整個天吞落肚咁。玻璃櫃入面泡著千奇百怪的深海魚,燈光幽幽,映得果D叫唔出名的魚鱗片鬼森森咁閃光。每次去,我都要貼住玻璃睇上好一陣,好似果D幽光真能將我吸入大海深處,去探那無聲的奧秘。

旁邊仲有個“收租院”,裡面全系泥塑。果D泥巴捏成的農民,都系比地主逼租的愁苦樣,皺紋刻得又深又狠,眼神裡的絕望好似針一樣扎人。我年紀小,只覺得果D泥人臉上灰撲撲的絕望沉甸甸咁壓落來,心裡悶悶的,總唔敢睇耐。呢D無聲的泥巴,竟比好多課本更早在我心裡刻落左個“苦”字。

十幾歲上,有一次同發小阿敏一起去睇中心台的粵劇《柳毅傳書》。龍女三娘果一身珠光寶氣的行頭,在燈光下閃得人眼花繚亂,她唱得字字含淚,婉轉淒涼。我同阿敏擠在人堆裡,踮住腳伸長頸,只恨自己未長高。戲台頂上的燈光烤到人汗流浹背,衣裳黏在身上,可邊個都捨不得退場一步。散戲出黎,喉嚨都跟住唱啞咁了,腳步卻輕飄飄的,心裡塞滿了果出戲裡的悲歡,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都像被果出戲文染過,格外清亮又帶住點淒涼。

後黎出黎做工,同事阿珍拉我黎文化公園學踩雪屐——就系溜旱冰。果個冰場在公園一角,地面滑得似潑左油。我扶住欄杆,兩隻腳抖得如似秋風裡的樹葉,死活唔敢鬆開手。阿珍早已滑得風生水起,兜個圈返黎笑我:“怕乜嘢呀?跌落地最多食啖塵!”她話音未落,我自己一慌,竟真的一屁股墩重重摔在地上,骨頭都震得發麻。阿珍笑到彎腰,我痛得齜牙咧嘴,狼狽掙扎著想起黎,腳底果隻冰鞋偏似生根樣唔聽使喚,越扭越滑,活脫脫似隻笨拙翻倒的甲蟲在掙扎。那陣痛和窘迫,如今想來竟也成了帶著鹽花的甜味。

年紀漸長,連終身大事也被安排到了文化公園。果次在園中園“相睇”,對方系個醫生。為左顯得有墨水,佢特意拉我去睇公園入邊一個畫展,背住手在一幅幅畫前踱步,眉頭微皺,口中念念有詞,評點住筆法意境。其實果時我邊度識咩藝術?偷偷瞄一眼畫旁邊的介紹文字,心裡直打鼓,怕佢問起咩野深奧問題。他倒系煞有介事,在一幅色彩潑辣的抽象畫前企定,搖頭晃腦咁話:“嗯,此畫意境深遠,頗有畢加索之風骨。”天知道,果幅畫右下角分明簽住個中文字的名!當時只覺得佢扮晒嘢咁,後黎先知,果種笨拙的附庸風雅,亦系果個年代青年男女在文化公園呢道題面前,想努力寫落的體面答案。

果時的文化公園,實實在在系廣州人的大客廳。街坊鄰里拖家帶口,睇燈會時人擠人,花燈映得一張張笑臉亮堂堂;中秋夜,公園裡人潮湧動,舉頭望月,低頭系滿園燈火通明,笑語喧嘩,幾乎要將天上的月光都比下去。棋壇邊永遠圍住里三層外三層,睇高手過招,落子無聲卻殺得難分難解。講古佬聲似洪鐘,一段三國水滸,聽得人屏息凝神,連賣雪條小販都唔記得吆喝……宜家再走過西堤二馬路,文化公園的輪廓仲係度,年年秋菊展依舊花海人潮,熱鬧不減當年,平日裡,晨運的一大早在園內舒展手腳,棋友在樹下擺陣捉棋過招,倒也悠閒自在,但當年果D擠滿左笑聲、驚奇、汗水和笨拙心事的展館、冰場、講古台,卻早已被時光悄然抹去,換了新裝。

每次經過,目光總忍唔住往裡面探尋。果D消失的館舍好似又在我心裡著起燈黎:水產館幽藍的光暈,收租院泥塑沉甸甸的暗影,中心台果D喧天的鑼鼓,冰場刺耳的滑行聲……它們都仲係度,在我記憶的暗房裡顯影。一個老廣州行過呢度,心裡總會被果D遠去的聲音輕輕撞一下——中心台的鑼鼓聲仲係耳邊,哈哈鏡前比自己變形模樣引到哈哈大笑的舊我……所有呢D,都仲住在果個熱鬧得如同茶樓水滾時氤氳熱氣的地方。

廣州方言詞彙表:

1.  **中意**:喜歡
2.  **頂中意**:非常喜歡
3.  **睇**:看
4.  **乜嘢**:什麼
5.  **怕乜嘢呀**:怕什麼呀?
6.  **跌落地**:摔到地上
7.  **食啖塵**:字面“吃口土”,指摔跤,引申為沒關係、小事一樁
8.  **雪屐**:旱冰鞋(舊時說法)
9.  **相睇**:相親
10. **有墨水**:有學問、有文化
11. **裝模作樣**:做作、假裝
12. **得緊**:得很(表示程度深)
13. **街坊**:鄰居、街坊鄰里
14. **心口窩**:心臟位置,比喻中心、核心地帶
15. **密密匝匝**:形容非常擁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