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殖民者不完全推翻阮朝,而是讓阮朝作為傀儡政權存在?這是一個許多人好奇的問題,因為如果法國如此強大,為什麼不徹底消滅阮朝,卻讓阮朝的國王坐在那裡,即使只是傀儡,僅僅是形式。19世紀的歐洲,法國殖民者正熱衷於擴張殖民地。他們將越南視為一塊肥沃的獵物,擁有戰略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尤其是來自稻米、橡膠、咖啡、煤炭等產品的經濟潛力。
1858年,法國在攻擊峴港時發出了第一聲槍響,開啟了侵略越南的過程。隨後,他們迅速佔領南圻,迫使阮朝簽署親善條約,正式將越南置於法國的保護之下。但奇怪的是,法國並沒有推翻阮朝,而是讓阮朝政府存在,讓像東慶、啟定和後來的保大這樣的國王擔任傀儡國王。
為什麼會這樣?
法國殖民者在踏上越南時非常聰明且計算周密。他們意識到越南人有尊重君主的傳統,這是儒家思想的影響。阮朝雖然當時已經衰弱,但仍然是被人民稱為天子,代表著整個民族的團結。如果法國立即推翻阮朝,法國將面臨人民強烈反抗的風險。越南人雖然對朝廷不滿,但對國王仍有一定的忠誠。難道這不是有“勤王”運動的原因嗎?
消滅阮朝可能會引發叛亂,而法國不想費心去鎮壓。相反,法國選擇了更聰明的方式,保留阮朝作為傀儡來間接統治。他們讓阮王坐在王位上,但實際權力卻掌握在法國人手中。像東慶、啟定或保大這樣的國王只是裝飾品,簽署法國意願的命令,發布法國起草的政策。這種做法幫助法國為他們的統治創造了一個合法的外衣。人民看到國王仍然存在,朝廷仍然存在,因此對於完全失去國家的感覺較少。
儘管事實上他們已經被法國操控。法國的這一招被稱為間接統治,法國從英國在印度的經驗中學習,保留一個本地政權作為傀儡,以減少人民的反抗。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法國想要節省成本和人力。想想看,為了統治一個遙遠的國家如越南,距離歐洲千里之外,還是古代,法國人必須將軍隊、官員和各種人員從法國帶來。這樣做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
如果他們推翻阮朝並直接統治,他們將不得不從頭建立一個行政機構,任命法國官員到各地,並面對人民不懂語言、不理解他們的習俗的問題。這將增加統治成本,讓一切變得混亂。相反,通過保留阮朝作為工具,法國利用了現有的官僚機構。越南的官員、知府、知縣到更小的官員都在法國的指導下工作。
順化朝廷仍然維持傳統的官僚系統,徵稅、管理人民,但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向法國報告並服從法國的命令。這幫助法國節省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因為他們不需要派遣太多的人從法國來,只需要幾位高級官員如總督或監察使就足以控制整個系統。例如在南圻,法國直接統治,但在中圻和北圻,他們讓阮朝在法國的監督下自我管理。越南的官員仍然像以前一樣工作,但所有重大決策都必須經過法國人。
這種管理方式就像是雇用一位本地經理為自己工作,既便宜又有效。法國保留阮朝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防止叛亂運動。在這個時期,儘管阮朝衰弱,仍然有許多反法運動爆發,如由國王哈姆義領導的勤王運動或潘廷豐、黃華探的起義。如果法國推翻阮朝,他們將無意中創造一個權力真空,使這些運動有理由更強烈地爆發。人民可能會將推翻國王視為一種侮辱,從而激發抵抗運動。
通過保留阮朝,法國創造了一個安全區域來遏制叛亂運動。他們安插了親法的國王,如東慶、啟定或保大,以安撫人民。這些國王通常因為軟弱或容易被操控而被法國選中。例如,國王東慶因為願意合作而被法國推上王位。而那些有反抗精神的國王如哈姆義、聖泰、維新則被法國廢除或流放。這種做法幫助法國既控制了朝廷,又削弱了抵抗運動,而這些賣國的國王則壓制了反法運動和愛國運動。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法國非常擅長利用越南人的文化和傳統來服務於統治的目的。在當時的越南,儒家思想仍然非常強大。人民視國王為天子,代表著天意,推翻國王在許多人眼中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法國消滅阮朝,他們將被視為越南文化的敵人,失去士大夫和人民的心。相反,他們讓阮朝作為文化象徵存在。宮廷儀式、祭祀活動、傳統習俗仍然在順化維持。但所有的一切都在法國的控制之下。
例如,國王仍然舉行祭祀,仍然穿著皇袍,但實際的決策則由法國掌握。這創造了一種感覺,即越南文化仍然受到尊重,儘管事實上法國正在操控一切。那麼,哪些國王是最親法的呢?首先我們談談國王東慶,他是最經典的傀儡國王之一。東慶在極度緊張的背景下登基。1885年,國王哈姆義,一位充滿愛國精神的年輕國王,離開了順化,逃往廣治發起反法的勤王運動。
順化朝廷陷入混亂,法國需要一個容易控制的人來替代。他們選擇了東慶,哈姆義的兄弟,因為他以柔和和容易被操控而聞名。東慶是法國非常喜愛的人。他沒有反抗的野心,願意聽話,甚至對法國的登基表示感激。在東慶的統治下,順化朝廷幾乎完全成為法國的工具。所有的命令都是由法國起草的,從徵稅到鎮壓反法運動。對法國來說,東慶是一個完美的選擇。
一位真正的傀儡國王幫助他們鞏固權力而不遇到麻煩。或者像後來的啟定。啟定通常被視為最親法的阮朝國王,甚至被當時的許多人直呼為法國殖民者的傀儡,在順化朝廷幾乎失去所有權力的背景下,啟定選擇完全與法國保護政府合作以保持王位。他支持法國強加的政策,願意簽署增加稅收的命令,以籌集資金建造奢華的建築,如自己的陵墓,這耗費了巨額資金,並被民間戲謔為“金光閃閃的墳墓”。
啟定國王身穿西裝前往法國,讚揚法國的開化功勞,進一步加深了這位傀儡國王在當時愛國士大夫心中的形象。因此,在現代事件中,他的名字通常與阮朝的衰落和幾乎完全依賴法國殖民者的情況相聯繫。最後的阮朝國王保大也被視為親法。但他的道路與啟定不同,因為他最初受到法國的強烈影響,因為他在巴黎長大和學習。但後來在某些時期又隨著時局變化而改變。聯合登基時年僅十歲,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法國全權大使手中。
當他長大回國時,保大努力塑造一位現代國王的形象,但大多數政策和朝廷機構仍然受到法國的控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大在日本政府下成為傀儡。八月革命後,他退位並將權力交給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但僅僅幾年後又接受回國擔任越南國國長,與法國聯合對抗愛國政府。正是這種搖擺不定的行為使保大的歷史形象與享樂主義、缺乏堅定立場相聯繫,並且更常被記住為一位玩樂的國王,而不是一位獨立的領導者。
那麼,佔有阮朝作為傀儡是否成功?
對法國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這幫助法國在近一個世紀內相對穩定地統治越南。他們開採資源、徵稅、維持社會秩序,而不必花費太多精力。儘管阮朝只是傀儡,但仍然幫助法國更好地管理越南,減少直接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