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來自越南、中國、泰國以及其他一些東方國家的亞洲人會對油炸和炒菜情有獨鍾,而歐洲和西方國家如法國、美國、澳大利亞則似乎更喜愛燒烤、燉煮或是輕食沙拉。如果你曾經走過西貢的破米飯店,逛過曼谷的夜市,或者只是簡單地聞到炸肉的香味,你就會明白,油脂正是亞洲美食中最有趣的元素之一。韓式炸雞、中式炸包子、越南炒麵,這些菜肴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油的存在。它讓食物變得美味、光滑且極具吸引力。

為什麼亞洲人如此喜愛油炸和炒菜?

更準確地說,是東方人如此喜愛油炸和炒菜。首先,讓我們談談可用的食材和烹飪方式。在亞洲,特別是我們的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米飯和麵條是餐桌上非常重要的主食。米飯柔軟黏稠,而麵條則有嚼勁。這兩者都非常適合搭配油炸和炒菜。如果炒飯沒有油光,那聽起來就不美味。而如果麵條也沒有油光,那可能也會顯得不那麼吸引人。

食用油不僅能增強風味,還能創造出完美的口感,外脆內軟,或者光滑油亮,或者香氣四溢。而亞洲人使用大量油脂的最大區別之一在於鍋具。沒錯,正是那種圓底鍋,您沒有聽錯。這個故事始於2000多年前,當時中國東漢時期的人們已經知道如何製作圓底的銅鍋和鑄鐵鍋。

最初,這只是一個純粹實用的發明。因為那時的爐灶通常是土灶,燒柴或燒炭。因此火焰只集中在一個小點上。如果使用平底鍋,熱量會散發得很快,浪費柴火且不易熟透。但使用圓底鍋,所有的熱量都集中在中心,使食物更快熟透,節省燃料,而在古代,柴火和炭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源,珍貴得如同米飯。

最早的鍋非常重,邊高,兩側有手柄,可以用來炒、炸、燉、蒸,甚至可以用來炒種子或烘乾香草。換句話說,它能在古代的廚房裡做所有的事情。然而,鍋具快速而均勻的熱傳導特性無意中為一種新的烹飪風格鋪平了道路,那就是在大火上快速翻炒。廚師們發現,當油加熱到非常高的溫度後,將切好的食材放入並不斷翻炒,菜餚會非常快熟透,仍然保持脆度、色彩鮮豔,風味幾乎瞬間爆發,十分美味。這一發現徹底改變了古代中國的烹飪習慣。

到了唐朝和宋朝,隨著貿易繁榮和中國南方城市的迅速崛起,鍋具成為廚房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南方潮濕炎熱的氣候使食物容易變壞。因此,使用熱油快速翻炒的方法不僅能在瞬間煮熟食物,還能消滅細菌,讓食物在一天內保存更久。熱食和立即食用的習慣由此形成,油脂開始成為美食中熟悉的成分。到了明朝和清朝,隨著冶金技術的進步,鍋具變得更輕,邊更薄,更容易翻炒,炒菜的技術越來越精湛,菜餚不僅美味,還具有表演性。

一個重大轉折是當華人移民到海外時,他們都帶著自己的鍋具和這種炒菜技術。在越南也是如此,許多菜肴變得熟悉,其中一些菜肴也源自中國。這種鍋具的影響不僅是增加了一種烹飪方法,還改變了整個地區的口味。用鍋炒的菜肴總是熱氣騰騰,從食用油、大蒜、生薑、炸洋蔥中散發出香氣。當熱油接觸到食材時,香味立刻飄散。這對你的鼻子是一種攻擊,讓人感到饑餓,甚至在還沒有看到食物的情況下就想吃。只要聽到聲音和聞到香味,就能立刻知道正在製作什麼菜。

漸漸地,東亞和東南亞的人民習慣了這種風味,幾乎每餐都有一道炸或炒的菜。這也是為什麼亞洲美食中的油脂含量遠高於其他許多地區的原因。有趣的是,這種鍋具還能適應每個國家。在越南,許多家庭仍然保留圓底鍋的設計以適應燃氣爐,但也有平底鍋以適應電磁爐。在泰國,鍋通常做得更薄,以便炭火能迅速滲透,適合炒有很多香料的菜。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鍋通常大而深,既可以炒又可以油炸。在日本,鍋通常較小,適合少量的食物。

無論形式如何,總的故事都是如何快速烹飪、高溫並創造出爆炸性的風味。如今,儘管烹飪技術已經隨著電磁爐、無油鍋和微波爐的變化而改變,但鍋具在亞洲仍然保持著特殊的地位。它不僅是烹飪工具,更是熱情、濃郁、香氣四溢、快速的烹飪風格的象徵。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一發明,亞洲美食將少了一半的活力和魅力。這是亞洲人喜愛油炸和炒菜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亞洲人常常使用油炸和炒菜,因為亞洲擁有多樣的食用油寶庫。各種油,如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棕櫚油,每種油都有其獨特的風味。這與西方有些不同。在歐洲和西方國家,橄欖油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在南歐國家如意大利或希臘,但它相對昂貴,通常用於拌沙拉或製作醬汁,而不適合用於油炸或快速炒菜。從地理上看,亞洲氣候潮濕炎熱,食物容易變壞,因此高溫炒炸不僅是美味的食物,還有助於更好地保存。高溫能消滅細菌,外層的油脂可以幫助食物保持新鮮更久。亞洲還有許多香料,如大蒜、生薑、洋蔥、辣椒,這些都是與油結合以產生爆炸性香氣的食材。

現在讓我們看看歐洲和西方的飲食習慣。

例如在法國,一塊烤牛排只需要一點鹽、胡椒和一點黃油就足以讓人讚不絕口。在英國,他們著名的菜肴是炸魚薯條,這在喜愛烤、燉或煮的飲食中算是一個例外。而在美國,雖然快餐如漢堡或薯條非常流行,但傳統的飲食趨勢仍然主要是沙拉、燒烤肉或煎菜。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再次強調,主要原因是食材和氣候。歐洲,特別是北歐和西歐,氣候寒冷。在這裡,人們通常食用牛肉、羊肉和一些硬蔬菜,如馬鈴薯、胡蘿蔔和蘿蔔。這些食材非常適合用烤、燉或煮的方式烹飪,因為這些方法能使食物變軟,並在冬季保持身體的溫暖。例如,在德國的一鍋牛肉湯或英國的一盤香草烤羊肉,並不需要太多油,但仍然因為肉類或黃油中的天然脂肪而味道濃郁。

在美國,西方飲食因移民潮而變得更加多樣化,但仍然保留著歐洲的特徵。那就是優先考慮簡單。一頓美式燒烤,配上烤肋排、土豆泥和煮玉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儘管美國以油炸食物如炸雞或薯條而聞名,但這些食物實際上是受到近年工業化趨勢的影響,而不是像亞洲那樣的悠久傳統。

快餐連鎖店使用油來炸薯條、雞肉或魚。但這是現代工業的產物,而不是悠久的傳統。相比之下,亞洲的油炸和炒菜技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那麼你呢?你喜歡亞洲風格的飲食,即喜歡油炸、喜歡炒菜,還是喜歡歐洲風格的燉菜,或是較少油脂的菜肴?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