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食用油广告。当然,植物油也会附上“无胆固醇”的字样,而且这个字样印得非常大。就好像这是一个突出的优点,使得产品对健康更有益。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植物油本身是从大豆、向日葵、芝麻、橄榄等种子和果实中压榨而成,自然就不含胆固醇。
简单来说,宣传植物油不含胆固醇就像你卖瓶矿泉水然后标注“无酒精”。听起来很气派,但这其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唯一的例外是当油是由动物来源的原料制成的,比如牛油果油。因为它是由牛奶或精炼动物脂肪制成的,所以才会含有胆固醇。但这种油在市场上很少见,通常不会与你在超市购买的普通植物油归为一类。这意味着如果你购买任何一瓶植物油,从高档到平价,从贵的到便宜的,无论是否标注,肯定都不会含有胆固醇。
那么为什么各大品牌仍然标注这句话?
这是经典的营销心理战术。消费者早已听说过胆固醇的危害。那么它到底是什么,竟然如此可怕?胆固醇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脂肪,存在于血液中和身体所有细胞的膜中。提到脂肪,很多人立刻想到有害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对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会利用胆固醇来构建细胞膜。它就像是保护细胞的外壳,同时产生重要的激素,帮助在阳光下合成维生素D,并产生胆汁以消化脂肪。如果没有胆固醇,人类可能无法生存。甚至我们的肝脏可以自行生产70%到80%所需的胆固醇,只有一小部分来自食物。
但为什么胆固醇会被如此厌恶?
问题不在于胆固醇本身,而在于它在血液中的移动方式。胆固醇不能在血液中自由游动,而是依赖于被称为脂蛋白的运输颗粒。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就像是运输胆固醇的卡车,从肝脏运送到全身。如果这种胆固醇过多,剩余的胆固醇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液流动困难,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会增加。人们害怕胆固醇,因为它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的死亡原因。
此外,过去几十年,媒体、广告和公共卫生运动不断强调胆固醇是“隐形杀手”,使得它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始终是负面的。因此,当消费者在包装上看到“无胆固醇”的字样时,会感到更加安心,认为这个产品对心脏安全,并愿意选择它而不是没有标注的其他产品。
尽管实际上两者是一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多余的信息广告,讲述一个本来就正确的事实,以创造特别的印象。这种策略帮助品牌在顾客站在货架前的短短几秒钟内获得好感,有时甚至让消费者相信他们正在选择一种对健康有益的产品,尽管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区别。
总之,植物油不含胆固醇并没有错,但并不是一个特别的优点。这只是一种巧妙的说法,让消费者感到安心并更快掏出钱包。更重要的是,人们因此避免动物脂肪,具体来说在越南主要是猪油。因此,我们有了食用油与猪油之间的战争。如果追溯到1980年代之前,你会发现越南的厨房里根本没有工业食用油的身影。
从南到北,从贫穷的家庭到富裕的家庭,烹饪用的脂肪几乎只有猪油。人们宰猪,肉直接食用,脂肪则被熬制成油。剩下的猪油则用来搭配米饭或做馅料,味道非常美味。一勺猪油可以让一盘空心菜、一盘蕹菜变成香气四溢的美食。或者热米饭搭配猪油也很饱。猪油还是非常珍贵的能量来源,因为在过去的贫困时期,吃多点脂肪可以帮助抵御饥饿,并在寒冷的季节保持温暖。
在农村,孩子们只要闻到炒猪油的香味就知道今天妈妈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猪油不仅养活了一代人,还与越南家庭的温暖记忆紧密相连。但一切开始改变,当西方的研究在1960-1980年代开始得出结论,动物脂肪中含有的饱和脂肪会增加“坏胆固醇”,如前所述,导致心血管疾病。媒体、电视和许多国家的医疗界不断强调多吃动物脂肪是不好的。公共健康运动如火如荼,鼓励人们放弃脂肪,使用植物油替代。
在越南,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食用油开始在货架上越来越多。食用油品牌抓住机会,推出五彩缤纷的广告。那些闪闪发光的金色油瓶,那些笑容满面的家庭围坐在满是炒菜、炸菜的餐桌旁,包装上印着“无胆固醇”的字样。这一信息正好击中了消费者对胆固醇的恐惧心理。尽管科学事实是所有植物油本身就不含胆固醇,但当时的人们很少有人知道,食用油迅速占领了厨房,将猪油从王者的位置推向了心脏的罪人。
进入2010年代,社交网络的发展,谷歌也在发展。故事又发生了转折,健康饮食、绿色生活的潮流出现。许多人开始怀疑工业食用油。他们说精炼油经过多道化学工序,经过脱色、去味,且在高温下容易氧化,产生有害化合物。社交网络上出现了用猪油炸饼的场景,金黄闪亮的饼子配上“我们的祖辈吃猪油一辈子,活到80、90岁也没问题”的标题。猪油的支持者立刻崛起,认为这是传统材料的复兴。
食用油的支持者当然也不甘示弱。他们通过模拟血管因摄入过多饱和脂肪而堵塞的视频进行反击,提出研究证明植物油对心脏更有益。激烈的辩论在评论区展开。例如,猪油更美味还是油更科学,或者吃什么都无所谓,只要开心。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顾问,引用研究、文章,甚至是在线医生。支持猪油的人认为猪油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冤屈了。
他们提供的数据表明,猪油含有约40%到45%的饱和脂肪,但剩下的部分是对心脏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类似于橄榄油中的脂肪。甚至猪油还含有少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D、维生素E。另一个优势是其烟点高,约在100到200°C之间。这意味着猪油耐高温,炸制时不易变质,尤其是在高温下炸制。传统的猪油如果来自自然饲养的猪,不含抗生素且未经过工业精炼,能够保持原有的风味。
对于这一方来说,猪油不仅是原料,更是越南美食的灵魂。而支持食用油的人则坚称植物油含有不饱和多脂肪和单脂肪,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高质量的植物油,如果使用得当,不仅安全,还能促进健康。问题在于消费者往往选择便宜的油,在高温下炸制或多次重复使用,这才会出现问题。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双方都没有绝对的胜利。猪油并不像曾经被指责的那样糟糕,而食用油也并不一定像广告中说的那么好。健康取决于原料的来源、烹饪方式和消费量。如果猪油来自干净的猪,适量使用将是美味且安全的原料。如果植物油是冷压的,未经过多次精炼,使用在适当的温度下也对心脏非常好。相反,如果猪油来自工业养殖的猪,或者是低质量的精炼油,或者多次重复使用,那么它们都会造成同样的危害。
食用油与猪油之间的网络战争肯定还会持续,因为这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文化和记忆的问题。猪油让人想起童年、旧年的春节、炒猪油的香味。而食用油则代表着现代、便利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的赢家是懂得平衡的人。对于沙拉、轻炒菜使用油,对于需要高温的炸菜使用猪油,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度使用任何一种。正如我们的祖辈所说,“药再好,喝多了也会变成毒药”。油和脂肪都是如此,适量使用才是厨房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