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十七世紀在西方人眼中會是什麼樣子?這是傳教士馬里尼的一些記錄。他在外地待了14年,之後於1666年在巴黎出版了這本書。馬里尼生於1608年,卒於1682年。這些部分由作者阮重芬翻譯,發表在《青年報》上。首先是關於外地人的房屋的記錄。
用木頭和稻草建造的房屋
外地人的房屋及其建造方式非常簡單,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也沒有任何特定的意圖。因此,他們不需要依賴建築師或工匠。因為在我看來,建造這樣的房子並不需要太多的智慧。根本沒有精緻的雕刻,也沒有像城堡那樣美麗的房間,所有的材料都是用木頭和稻草製成的。當地人用四根圓柱子固定在一塊圓石上。
因為無法將柱子埋入地下,除非這根柱子是用一種非常稀有且昂貴的木材製成,並且不會在地下腐爛。他們在這四根柱子上放置了許多其他的木板。當當地人缺乏資源,想要建造更多的房間時,他們會再加上許多柱子、牆或竹子,並用一種非常細的粉末,顏色為淺天藍色,進行抹灰。地面用土壤壓實,屋頂用稻草或布料覆蓋,房屋之間距離較遠,周圍有蘆葦圍欄,有花園,有魚塘,這是貧民的常見食物。床離地面約兩米,只由一塊四米長的木板組成,與四塊木頭連接,上面放置竹子,或用繩子編織的網,然後鋪上草席,他們就這樣睡覺,沒有床墊,也沒有被子。
富人和官員的房子與地面平齊,因此進門時就能直接進入屋內。這些房子寬敞,建造得井然有序,使用的材料比普通百姓的房子要好。房屋前面有一個寬敞的院子,能容納來求助或乞求的人,還有一個圍繞房子的半圓形走廊。這些圓形的窗框放在非常好的大木柱上,對稱得非常整齊。普通百姓的房門矮小且狹窄,以便小偷難以攜帶他們偷來的物品。官員的門則寬大得多,因為他們不怕小偷,反而小偷害怕他們,並且有士兵隨時守衛。
然而,官員的房子也沒有地毯或珍貴的裝飾品,只有一些非常漂亮的小草席,染上不同的顏色,上面有許多美麗的圖案,財富則全都放在稻米裡。擁有最多稻米的人被視為最富有。因此,當我們說某人擁有很多稻米時,我們其實是想說那個人非常富有,生活富裕。在這個國家沒有寬闊的道路,沒有鋪石的街道,也沒有像我們那樣分段的街道。但房屋之間距離較遠,散落在田野中。許多房子聚集成一個村莊,其中有一個公共房屋,即廟宇。現在我們轉向皇城,了解京城的壯麗。
河內城
雖然外國人簡稱這裡為都城,因為國王通常在這裡駐守。當地人則稱之為集市,意即市場,集市。因為在這個國家有什麼好的產品,外國的商品也都會運到這裡來出售。每個月有兩次大型集市,分別在農曆的1日和15日。集市佔據了一片非常美麗且肥沃的平原,寬廣數英里,位於一條源自中國的河邊。河流環繞著城市,形成一個寬闊的彎曲,便於貿易。
船隻可以在河上自由往來。河流還分成多個支流,許多運河對於運輸貨物非常有用,並方便外省與城市之間的貿易。任何來訪京城或集市的歐洲人,根據每個人的稱呼方式,會發現這裡的房屋並不是值得讚美的標題。因為這裡的房屋與國內其他地方的房屋並無二致。要建造更漂亮的房子需要花費更多,因為挖深兩三米就能見到水。為了方便,每家都挖一個小池塘放魚,水用來洗衣服、洗澡、澆菜。
最高的房子最多只有一層,但上面有許多高的地方。當水災來臨時可以撤到上面去。街道沒有鋪石,民眾幾乎總是赤腳走在這片土地上。雖然有些地方骯髒且令人羞恥,但我們也應該承認這座城市有許多華麗的地方。這座城市有72條街道,每條街道的寬度相當於意大利的一個中等城市,72個街區充滿了工匠和商人,想要避免混亂,幫助我們迅速找到所需的物品。
在每個街口都有一塊牌子,標明商品的好壞,因此很少有人,包括外國人會對商品的價格、品質好壞、數量的足夠與否感到困惑。之前我提到過,所有的產品都運送到這裡,外國的商品比國內的任何地方都多。因此,國王希望所有外國商品都能來到這個國家。他只允許中國、日本、高棉、葡萄牙、西班牙、菲律賓、荷蘭及其他東方國家的船隻進入這個國家,必須逆流而上到二河,不得在集市以外的地方停靠。
北部的產品
東京的人從葡萄牙、荷蘭及周邊國家來貿易時非常聰明靈巧。他們知道貿易不是因為貧困,而是為了利潤,為了金錢。此外,他們也足夠理智,能夠迅速學會貿易中的各種規則和技巧,以免被欺騙。至今,國王不允許開採金礦。他剛剛允許在高平省開採一部分銀礦。在北震地區有一些剛剛開採的銀礦,但何時國王允許才能開採?他保留著這些貴重的金銀礦藏。因為他擔心外國人聽到後會來請求開採並佔有。
他擔心臣民會爭奪這些礦藏的主權而反抗他。鐵和鉛則可以隨意開採,因為他不擔心保護它們像金銀一樣。除了礦藏,還有撈貝的工作。但現在已經沒有人再撈了,因為前任國王已經佔有了所有的利益。誰還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做這種艱苦的工作呢?我在東京沒有看到任何地方有豐富的魚類,人人都有網子來捕魚,吃新鮮的或是醃製的。另一個更常見的利益,開採不費力且不危險,因為它們自然生長在岸邊。那就是山林中有許多千年不腐爛的樹木,如檀木,葡萄牙人稱之為palophero,意即鐵樁,以明確指出這種木材比黑檀更重,且更快沉入水中,顏色像生鏽的鐵,堅硬如鐵,若用錘子敲打,無論一個人多麼強壯也無法拔起,使用鉗子拔起也很費力,檀木與鐵相克,會生鏽並吃掉生鏽的鐵。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好的木材,國王不允許砍伐,因此我們無法用黑檀建造漂亮的戰艦。黑檀不多且不如莫桑比克的黑檀好。肉桂生長在東京的南部,在黨的北部和這個國家的南部與占城接壤的地方不多且不如斯里蘭卡的肉桂好。但南方的肉桂價格更高,並且非常受日本人喜愛。因此有許多人去尋找,但國王嚴格禁止。沒有許可的人不得採摘,即使有許可也必須回到王宮。
肉桂香,但要採摘肉桂必須深入充滿野獸和毒氣的深山。野獸還有防範的能力,若有毒氣是否有解藥非常好,否則在樹下回到家也會病倒在床。森林裡還有老虎、熊、狼、鹿、野豬、大象、猴子和一些犀牛。
用劍試驗犀牛角
犀牛角在印度和中國周邊國家非常受歡迎。犀牛角用來解毒,因此擁有的人都會在家中儲存,尤其是在這些地區,平民有互相下毒的惡習。也有人堅信,如果踩到刺,只需將少量犀牛角磨成粉,混合水後用這水洗痛處,就不會感到刺痛。刺自然會輕易脫落,且不會疼痛。高官和富人舉辦宴會時,會用犀牛角的杯子倒酒,以顯示他們的奢華,因為犀牛角具有解毒的特性。
就像在其他地方,南方人想要檢驗犀牛角的好壞,會用一根繩子將劍懸起來,然後將犀牛角靠近劍。如果手移動犀牛角而劍隨之轉動,那麼犀牛角就是好的。如果劍靜止不動,那麼犀牛角就沒有價值。東京人比中國人更懂得利用犀牛角製作劍柄、刀把,以防止毒氣的影響,並隨時隨身攜帶。他們也養了許多山羊、牛、水牛和馬,像波蘭馬一樣小。
從周邊國家購買的馬匹更大更好,但已經被閹割。這些國家的國主一方面想保留利益,另一方面擔心將種馬賣給某個國家,日後可能會成為敵人,因此不希望自己的種馬出現在其他國家。馬不需要修蹄,因為鄉村的土地沒有石頭,不會傷到馬的腳。他們也不使用馬刺,而是用鞭子來驅使。他們認為騎馬而馬沒有裝飾,騎馬的人就顯得很可笑。這樣騎馬與騎牛沒有什麼區別。但在為國王或國王親屬哀悼的時候,任何騎馬的人如果有裝飾,將會被罰款。這就是意大利傳教士馬里尼的記錄,他在十七世紀生活在外地,由作者阮重芬翻譯,並在《青年報》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