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上大学或曾经是学生,肯定会熟悉外租的概念,也就是说不住在学校的宿舍,而是寻找一个房间或一个独立的房子来住得更舒适。在越南,这件事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曾经有一个阶段,学生没有这样的选择权。学生被迫住在宿舍,如果敢出去租房子就算是违反规定。

这个故事不是传闻,而曾是中国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一项政策。而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安全,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还有许多其他非常有趣的因素。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借助哆啦A梦的时间机器回到2007年。当时,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一份明确的文件,要求所有大学生必须住在学校管理的宿舍。这不是鼓励或优先选择,而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任何人如果出去租房就是违反规定,会受到纪律处分。

官方公布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安全,保护学生免受社会风险,同时帮助学校更容易管理。之所以有这个规定,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每年有数千万学生。如果每个人都随意住在外面,管理将会非常困难。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在中国或越南的宿舍生活可能是难忘的经历,但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并不喜欢这样。总体而言,从设施的角度来看,宿舍的生活比外面更辛苦,也更不方便。

更何况,大多数宿舍都有宵禁。通常在某个时间,宿舍的大门会关闭。如果你回得晚,就必须在外面过夜,或者在违规记录上被记名。许多地方还有具体的夜间作息规定,要求学生早睡,不熬夜玩游戏或看电影。这听起来是教育性的,但实际上让许多学生感到不满,因为有的人需要学习小组,有的人想做晚班,或者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时间生活。当被如此束缚时,许多学生寻找办法出去租房以获得更多自由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政府和学校坚决禁止外租的深层原因不仅仅在于安全或作息。这个原因源于中国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故事在2000年代曾在社交媒体和中国媒体上引起轰动。确切地说是在媒体上,因为那时社交媒体尚未发展,那是学生同居的潮流。当时在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开始出现一种新现象。男学生和女学生在宿舍外租房子共同生活。他们称之为方便、节省费用,或者如果是情侣则为了更好地了解彼此。

需要记住的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在婚前爱情和性方面的观念仍然相当传统,尤其是在学生环境中。对于许多家长和管理人员来说,两个未婚的异性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是难以接受的。那时的媒体不放过这个热门话题。大量的报道、特写,甚至电视节目围绕着学生同居如夫妻的故事制作。

一些报纸甚至用耸人听闻的语气,例如宿舍不够温暖,学生在外面筑巢,或者学生爱情从情书到同居只差一步。这些文章的目的不仅是反映现象,还警告道德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如意外怀孕、辍学或在未成熟的情况下面临冲突而导致的关系破裂。

在教育管理者看来,学生同居还潜藏着许多风险。他们担心如果任由这种趋势蔓延,会损害学校形象,并影响许多其他事情,甚至引发一些媒体可能会以负面方式报道的事件。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大学面临着保持纪律的巨大压力。学生始终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年轻知识分子。学生中发生的任何丑闻都可能被视为管理的失败。因此,许多学生工作委员会的会议上,管理学生的人直言不讳地认为同居违背了社会风俗,不符合学校所追求的道德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极端但简单的解决方案。

绝对禁止学生在外租房,强制所有人住在宿舍以便管理

实际上,这项政策自实施以来就遭遇了许多不同的反应。一些家长和管理人员欢迎这一举措,认为这是维护学生道德的文明解决方案。但许多学生和一些教育专家则认为这种做法过于保守,不尊重隐私和个人自由。他们辩称,过度管理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本,反而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想同居,他们仍然有办法规避法律。学生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成年,能够自主决定居住地点。

那么,为什么要像寄宿高中生一样对待他们呢?

一些人抱怨宿舍太吵,不适合认真学习。其他人则因为没有私人空间而感到不满,想读书或晚上工作也受到影响。有些学生大胆向学校提出建议,甚至给报纸写信表达观点,但当然规定仍然保持不变。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规避法律。一些人租外面的房子,但用亲戚或不在大学的朋友的名字签合同,以避免被发现。

有些人仍然支付宿舍费用,并在宿舍保留一张床,以便在检查时仍有证据证明自己在学校,但实际上却在外面睡觉。还有一些人选择与正在工作的人合租,既省钱又不容易被发现。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学生与宿舍管理者达成默契,要求他们点名时只要点到自己就行,晚上出去就当不知道。最初,禁令在北京、上海或广州等大城市严格执行,这些地方学生密度高,宿舍系统相对完善。但几年后,这项规定开始放宽。

一些学校允许学生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租房,例如健康状况、需要安静环境、宿舍过载或特殊的课程安排。对于国际学生,规定通常更为宽松。他们可以在向警方登记临时居住并通知学校的情况下租房。在小城市或私立学校,租房几乎没有受到严格控制。还有一个不常被提及的事情是金钱问题。宿舍是中国大学稳定的收入来源。每个住在宿舍的学生都会支付房租,并通常会使用配套服务,如食堂、洗衣和校园便利店。

如果学生在外租房,学校将失去一笔不小的收入。因此,除了管理和安全的原因外,还有经济动机来维持这一强制政策,至少在初期阶段。与越南相比,这项规定确实有很大不同。在我们国家,学生几乎完全自由选择居住地点。即使是男生,只要得到家庭同意并有支付能力,也可以选择外租。在日本或韩国,许多学校鼓励大一学生住在宿舍以便融入,但并不绝对强制。这使得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曾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外租禁令的国家之一。

到目前为止,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像2007年那样有全国范围内的严格禁令。许多学校已经允许学生在申请手续后租房。国际学生几乎享有更多自由,只要遵守临时居住登记的规定。然而,在一些大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仍然被要求住在宿舍,以便熟悉学习环境并保持秩序。

回顾中国禁止外租房的故事,反映了个人自由与集体管理需求之间的冲突。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集中住宿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安全,减少风险,并维持他们认为健康的环境。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年的学生,他们希望能够自主决定居住地点,生活在符合个人需求的空间。当这两种观点对立时,冲突是必然的,历史证明过于僵化的政策最终也必须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