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有着纪律性的人们、现代城市以及让全世界惊叹的文化价值的国家。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日本这个富裕现代的地方,仍然有贫穷和无家可归的人,而几乎从未见到有人坐在路边举着牌子或伸手乞讨呢?事实上,如果你曾经去过日本,或者看过从东京到大阪的日本视频,你会发现乞讨的场景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是非常罕见的。
难道日本人从来没有贫穷,或者有什么文化秘诀让他们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吗?
在进入原因之前,让我们澄清一个故事。日本并不是一个没有贫穷的天堂。许多人认为日本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大家都开着雷克萨斯,每天吃寿司,对吧?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具体来说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23年,该国大约有15,000名无家可归者,这个数字仅计算那些被正式记录的人。
在东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约有2000多名无家可归者集中在上野公园、志村河或一些网吧等地方,他们花几日元只为在小小的隔间里过夜。许多人疑惑,在一个文明、富裕、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为什么仍然会有一些人不得不生活在街头?首先,日本并不总是稳定的。在1980年代末,日本曾处于繁荣时期,土地和股票价格飞涨。
但到了1990年代初,房地产和股票泡沫破裂。大量中小企业破产,甚至一些大公司也不得不裁员。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中年工人,普通男性,他们没有高学历或特别的技能。一旦失业,他们也同时失去了住所,因为当时许多日本公司为员工提供宿舍或廉价公寓,这与劳动合同挂钩。当合同结束时,房子也随之失去。于是,东京和大阪的街头开始出现象征1990年代日本无家可归者潮流的绿色帐篷。
另一类无家可归者是那些年轻人或中年人,他们从事兼职或临时工作。他们没有长期合同,无法享受社会保险或失业救济。当他们年轻健康时,可以应付这些临时工作。但一旦生病、年老或经济停滞,他们会立即失去工作,而没有人来帮助他们。没有保险,没有足够的储蓄,他们很快就会滑向无家可归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虽然以纪律和勤奋著称,但仍然有一些人在桥下默默生活。最后,导致日本无家可归的另一个原因是家庭破裂。
在日本,离婚并不罕见,当一个男人失去妻子、失去孩子又失去工作时,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与越南不同,那里有困难时可以回到父母或兄弟姐妹身边。日本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年长者如果离开家庭,通常很难再被欢迎。有些人因为害羞而不敢回去,有些人则被家庭疏远。于是,这些绿色帐篷又增加了新的居民,那些曾经有家庭但最终被推向社会边缘的人。但奇怪而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人坐在路边,伸手乞讨,像许多其他国家那样。相反,你可能会看到他们默默捡拾废品、在公园清理垃圾,或者排队有序地接受慈善食物。
为什么日本人即使贫穷也不去乞讨?
这是日本自尊心的核心之一。在日本,自尊心是人类灵魂的一部分。日本人从小就被教导,荣誉和尊严比金钱、地位甚至生命更重要。宁愿忍受饥饿、忍受贫穷,也不愿意通过伸手乞讨来失去自己的尊严。
根据东京大学2022年的一项研究,超过70%的日本无家可归者拒绝接受陌生人的施舍,即使在主动提出帮助时。他们通常选择通过简单的工作来谋生,比如在公园打扫卫生、收集可回收垃圾或做临时工作。这表明日本的价值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日本人灵魂和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象一下古代的武士。他们是日本的传奇战士。
武士将荣誉视为一切,愿意为保护它而牺牲生命。尽管武士时代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但这种精神仍然在现代日本人的血液中。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想象一下你在日本的街道上。你看到一个无家可归者。他们不是蜷缩着或乞讨,而是通常站得笔直,穿着整洁。有时还会举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我可以工作”。你看到了吗?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仍然希望通过劳动来换取金钱,而不是乞讨。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日本人另一个被称为自力更生的价值观。在日本,这是一种从小就被家庭、学校和生活教导的生活哲学。日本人相信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依赖他人,尤其是乞讨被视为软弱甚至失败的标志。因此,即使年纪大了,日本人仍然工作,部分原因是日本社会现在老龄化严重,部分原因是他们的文化。超过60%的65岁以上的日本人仍在工作,即使只是兼职。这表明即使在年老或贫困的情况下,日本人仍然希望自力更生,谋生。
他们仍然从事简单的工作,而不是选择乞讨。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日本某些地方的“时间银行”系统。这是一个贫穷或无家可归的人可以参与的倡议。他们可以通过帮助老年人、清理公园、修理物品来换取食物、住所或生活必需品。这正是日本文化价值观的力量。另一个让日本人不乞讨的重要原因是社会压力,以及一个新的概念的出现。这个概念被称为“Hari”,即羞耻。
在日本,做一些让家庭、社区、社会或自己失去面子的事情是大忌。
公开乞讨不仅被视为个人失去尊严,还可能让整个家庭或家族感到羞耻。而在日本,你看到了吗?他们非常重视和谐,不想打扰他人。在街上乞讨被视为扰乱公共秩序,因此人们避免这样做,以免受到评判。日本人始终认为打扰他人是不可接受的行为。这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无家可归者通常选择在不被注意的地方,如公园的桥下或郊区生活。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日本的社会保障系统。尽管并不完美,但该系统仍提供一定的失业救济、医疗支持和贫困者的福利项目。例如,东京的就业支持计划。该市通过免费的就业介绍中心,帮助无家可归者接受培训并从事临时工作,如清扫街道或在工地工作。而且日本人也非常耐心和善于忍耐。
他们被教导要忍受困难而不抱怨。例如,在地震、海啸等灾难中,你会看到日本人非常有序地排队接受救助,不争抢、不抱怨。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贫困者。他们宁愿默默忍受,也不愿意将困难暴露在外。这一故事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也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教训。以自尊心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是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