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平台集體宣布降低抽成比例,這本是值得慶賀的好事,卻未能換來司機們的笑臉。“一天跑單猛如虎,合計才賺一百五。”是許多網約車司機和計程車司機的真實寫照。近日,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網約車平台集體發布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出行、T3出行將最高抽成降至27%,曹操出行則降至22.5%。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個看似利好的消息並未引起網約車司機們的“集體歡呼”。不少司機反應冷靜甚至漠然,這背後隱藏著整個行業的深層次困境。

降佣舉措:平台集體讓利,最高降幅有限。網約車平台近期確實拿出了實實在在的降佣方案。滴滴出行宣布今年年底前將每筆訂單最高抽成上限從29%降至27%,超出部分隨單返還。更值得關注的是,滴滴還推出了“返佣寶”機制,保障月完成50單及以上的司機月均抽成不超過25%,超額部分次月自動返還。T3出行也做出類似承諾,平台訂單抽成比例最高不超過27%,並計劃將26%-27%抽成比例的訂單占比從21%壓縮至17%。曹操出行則將其APP和小程序訂單的抽成上限從22.7%微調至22.5%,繼續保持在頭部平台中抽成最低的定位。

司機反應:冷漠與無奈,降佣成了杯水車薪。面對平台的降佣舉措,司機們卻普遍反應平淡。北京的滴滴司機劉師傅坦言:“不接‘一口價’的單子,平台根本不給派單,接了又賺不到什麼錢。說是降低抽成,一個月也就多賺個一二百元,意義不大。”這種反應源於一個簡單計算:一筆20元的訂單,抽成從29%降至27%,平台少拿走0.4元,司機多賺0.4元。一天跑30單,才增加12元收入,一個月增加約360元。但實際情況可能更複雜。有司機表示:“平台算法機制比較複雜,並不好算到底增加了多少收入”。還有司機指出,“一口價”訂單太多,降低抽成也難以提升收入。

核心問題:市場飽和與訂單短缺。司機們對降佣反應冷淡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前網約車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飽和和訂單短缺,而非抽成比例。據統計,全國合規的網約車司機數量已突破600多萬,且還在不斷增加。然而城市出行需求增長速度遠跟不上司機數量的增長。交通運輸部門數據顯示,全國網約車司機數量在4年間暴漲2.6倍,司機的日均接單量卻從23單跌到了10單。部分地區甚至更低,如珠海的一位師傅表示,6.5萬司機全天12單,去掉租車成本和抽成,平均月入僅四千。

“一口價”困境:司機乘客皆成輸家。“特惠單”和“一口價”等低價訂單類型成為司機和平台之間的另一大矛盾點。這些訂單利潤微薄,司機們往往被迫接受。網約車司機王哥表示,“特惠單的利潤比紙還薄,跑20來分鐘,到手也就6元錢左右,只夠維持成本。但如果不接特惠單,等半小時都來不了一單。”低價訂單也引發了服務質量的下降。有司機在車內貼告示,稱“特惠訂單不含空調服務,開啟需自願付費”;也有司機要求乘客支付來回高速費而非平台規定的單程費用。乘客體驗同樣受到影響。有乘客反映:“憤怒的司機直按喇叭,猛踩油門,我嚇得在後座一言不發,生怕出了安全問題。”

聚合平台:多層抽佣的隱藏問題。除了平台直接抽成外,聚合平台的興起帶來了多層抽佣問題,進一步壓縮了司機收入。很多網約車平台依附於高德、美團等聚合平台獲取訂單。這意味著在網約車平台抽成的基礎上,聚合平台還要再抽一筆佣金,這些成本疊加起來,就有可能超過30%的抽成比例紅線。曹操出行的數據極具說服力:2022-2024年,其支付給第三方聚合平台的佣金分別為3.22億元、6.67億元和10.46億元,占銷售及營銷開支的比例分別為50.3%、79.7%和85.6%。

平台困境:虧損經營與盈利壓力。網約車平台自身也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曹操出行自成立以來各年度都是虧損的,總累計虧損超130億元。其他平台同樣艱難。如祺出行在2021-2024年間累計虧損達25.69億元;享道出行的運營方在今年7月發布減少註冊資本公告,稱減少的註冊資本專項用於彌補公司虧損。即使是市場佔有率超過70%的滴滴,也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這種壓力使得平台在降低抽成的同時,不得不尋求其他方式來維持運營。

政策監管:推動行業走向透明與規範。此輪降佣潮的背後,離不開政策監管的推動作用。自2022年年初開始,交通運輸部持續推進網約車行業抽成“陽光行動”,網約車平台的平均抽成比例逐步下降。今年以來,多地監管部門就抽成問題屢屢約談網約車平台,明確要求合理設定抽成比例。例如,南京明確提出各網約車平台公司與聚合平台總抽成不超過30%。西安等地已開始叫停網約車“一口價”,相信後續會有更多地方跟進。這些監管措施為行業建立了明確的紅線,推動平台走向更透明、規範的運營模式。

未來出路:從價格戰到服務與生態競爭。網約車平台降低抽成只是行業反內卷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系統性解決方案。頭部網約車平台正通過業務多元化減少對抽成的依賴。滴滴全面升級會員系統,為高級用戶提供酒店、餐飲等跨界增值服務;曹操出行瞄準中高端市場,推出了翻譯專車、特護專車等增值服務。同時,平台們也積極佈局自動駕駛賽道,滴滴在去年完成2.98億美元C輪融資後,宣布將用於加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投入。這些舉措表明,網約車行業正在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服務與生態競爭,這可能是打破當前困境的有效途徑。

未來,網約車行業需要更多的系統性解決方案。西安、廣東清遠、江西鷹潭、浙江寧波等地已叫停“一口價”、“特惠單”等變相強制司機低價接單的方式。監管部門也在推動平台抽成“陽光化”,要求抽成規則公開透明,並要求保持穩定,不能隨意變動。這些措施有望為司機創造更公平的工作環境。司機的笑容不會來自平台的單向讓利,而是源於行業健康發展的整體提升。當網約車企業從“價格戰”轉向“服務與生態競爭”,行業也將迎來新的開始。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