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南人来说,冷饭通常与临时、没有选择或只是为了不浪费而重新炒的感觉相联系。我们习惯吃热腾腾、冒着烟的米饭,配上肉蛋,搭配一碗汤才觉得美味。然而在日本,冷饭并没有被轻视,甚至冷饭还成为整个饮食文化的中心,衍生出寿司、饭团和便当等著名菜肴。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如果深入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地理以及日本大米的特点,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有非常自然的理由。

在日本以及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中,米饭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从大约八世纪到十二世纪的平安时代,日本人就已经知道制作干燥米饭以便在长途旅行中携带。到了江户时代,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便当即是外带的米饭盒,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并不是说自江户时代到现代社会,便当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多样化。便当甚至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而正是便当使得日本人习惯于冷饭,甚至觉得吃起来很美味。

在古代封建时代,家庭中的女性通常需要早起。她们用柴火做饭,煮出圆润洁白的米饭。当米饭刚煮好时,会迅速分装到木盒中。这种盒子是用柏木制成的,轻便、芳香,并能保持米饭不受潮。除了米饭,通常还会有几道咸菜,比如烤过的干鱼片、几片萝卜、盐,或者有时是鸡蛋卷。盖上盒子的盖子,这样家庭中的一位成员就有了一份可以随身携带的午餐。在江户,即今天的东京,市民们随身携带这样的便当盒的身影随处可见。

在古代,身穿轻甲的武士在巡逻时,休息时会在树下打开这样的米饭盒。整天奔波的商人会在路边停下来,匆忙吃着随身携带的米饭。农民们则聚在田间,分享着每一口冷饭,边吃边聊天。因此,从上层到下层,人人都与便当紧密相连,因此冷饭在社会中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特别的是,便当不仅是一种食物,它还承载着日本人的思维。它整齐、方便,符合一个重视整洁的民族。在一个小盒子里,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米饭在一角,鱼在一角,蔬菜在一角,鸡蛋在一角。所有的东西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也没有缺少。

看着米饭盒就像是一个迷你花园,充满了平衡与和谐。这样的便当也体现了节约。早上煮的米饭,冷却后午餐吃,晚餐吃也一点都不浪费。从古至今,日本人一直认为浪费米饭是罪过,因为他们认为每一粒米饭中都居住着七位神灵。因此,冷饭被充分利用,并以非常珍惜的方式食用。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便当还被日本人提升为一种艺术。

在江户时代,当人们去看戏时,他们常常会带上各种便当,即小隔间的米饭盒,色彩缤纷,边吃边欣赏表演。当樱花盛开时,日本人会相约去赏花,也会带上便当。这些便当被精美地摆放,里面有鸡蛋、鱼、蔬菜,甚至还会有甜点,边享受美食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甚至还有专为游客准备的便当,称为“车站便当”,在车站出售,里面是冷饭和各种特产。

所有这些便当都有一个共同点。冷饭虽然已经凉了,但仍然美味可口,被视为精心制作的象征。经过几个世纪,便当成为了日本人记忆的一部分。每个长大的孩子都会带着母亲准备的便当上学。中午时分打开,米饭早已凉了,但盒子里却充满了母亲的爱。工人在午休时拿出便当吃,感觉就像带着家庭的味道。这样的便当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滋养精神,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使在战争时期,便当也与生存息息相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日本缺乏粮食时,便当通常只有加了土豆的米饭。但即使贫穷,它仍然是每个人携带一点粮食度过漫长一天的方式,当然都是冷饭。这一点更加深深植入了许多代日本人的心中,冷饭与生存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息息相关。如今,走进日本的任何超市或便利店,你会看到数百种便当整齐地排列,从便宜的学生和工人便当到精致得像艺术品的便当,供办公室职员或更富裕的人享用。

所有的便当都以冷饭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便当,日本人从未将冷饭视为剩饭或废物。相反,冷饭成为了创造无数美食的基础。如果没有便当,是否会有方便的饭团走遍世界?是否会有全球闻名的寿司?又是否会有那些让全世界惊叹于日本人精致、复杂和费心的艺术便当?

那么日本人是如何吃冷饭的呢?

一个重要因素使得冷饭在日本变得容易接受,那就是大米。与越南或泰国的长米不同,后者在冷却时容易变干变硬,而日本的大米属于圆形且粘稠的类型。因此,即使冷却后,米饭也会粘在一起,带有淡淡的甜味。日本人可以吃冷饭而不感到不适,甚至在搭配咸菜时觉得更容易入口。这种大米正是今天著名菜肴诞生的基础。说到寿司,鲜有人知道这一日本象征性的食物竟然起源于冷饭。

最初,寿司只是保存鱼的一种方法。日本人将鱼和发酵的米饭放在一起。这样,鱼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渐渐地,这种做法演变为将冷饭与醋混合,搭配新鲜的鱼。由此,现代寿司诞生。特别是寿司只有在搭配冷饭时才好吃,因为热米饭会破坏鱼的味道,使这道菜变得不好吃。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吃冷饭的习惯,日本或许永远不会有让全世界都知道的寿司。

同样,正是从冷饭中,日本人创造了饭团,即海苔包饭。这是一种日本快餐,早在西方人发明汉堡或三明治之前就存在。一个握紧的冷饭团,加入梅干或鲑鱼,包裹海苔。这样就有了一份方便携带的午餐。如今,这种饭团在日本的便利店中随处可见。当然,它是冷饭。对于学生、工人和办公室职员来说,它是一种快速、便宜但仍能填饱肚子的食物,体现了日本人务实和简朴的精神。

吃冷饭的习惯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节约精神和不浪费。日本人有一句名言,"一粒米饭中有七位神灵",这意味着每一粒米饭都是神圣而值得珍惜的。在神道教中,稻米被视为献给神灵的祭品,因此浪费米饭,尤其是冷饭被视为不敬。相反,日本人总是寻找利用冷饭的方法。在几个世纪以来,这种节约精神帮助日本人不浪费粮食,并逐渐使冷饭成为日常饮食中熟悉的一部分。

如今,在现代生活中,冷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尽管在办公室有微波炉,但许多日本人仍然携带冷便当在工作场所吃。这种习惯既节省时间,又适应了工业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日本人本来就很少抱怨,他们认为吃冷饭是很正常的。甚至许多著名菜肴也被设计成可以冷吃,如前所述。

与越南相比,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差异。

越南人认为冷饭是最后的选择,如果不能吃热饭。而日本人则将冷饭变成了创造的起点。如果在越南冷饭是次要的,那么在日本它却被提升为象征性的美食。这显示了饮食文化和生活观念的差异。

总之,日本人吃冷饭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受苦,而是因为冷饭与便当的悠久历史、独特的大米特点、著名的节约精神以及饮食创意和家庭联系的故事息息相关。从冷饭中,他们创造了全球闻名的寿司、色彩缤纷的便当、整齐的饭团,以及尊重每一粒米饭的生活哲学。如果没有冷饭,日本的饮食文化或许不会如此特别。

點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