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8 日 22 點 15 分,一封由“小米集團職業道德委員會”署名的內部郵件,讓原本應該在發布會前夜緊張備戰的市場部瞬間鴉雀無聲——“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REDMI 品牌總經理王騰,因洩露公司機密信息且存在利益衝突,予以辭退。”幾個小時後,王騰在微博寫下 97 字道歉:“過去犯了一些錯誤,接受該有的代價。”沒有辯解,沒有推責,一句“接受代價”為他在小米的 9 年職業生涯畫上戛然而止的句號。

回望 2016 年,29 歲的王騰從廣東北上,由雷軍親自面試招入小米,成為手機部一名產品經理。此後故事像坐上滑梯:2019 年主導 Redmi K40 系列,被業內稱為“中端機屠夫”;2020 年 3 月升任 Redmi 產品總監;2021 年 11 月輪崗河南分公司總經理,線下渠道“小米之家”門店數從 300 家暴漲到 900 家;2023 年 8 月回歸總部,9 月即兼 Redmi 品牌發言人;2024 年 2 月再進一步,統管中國區市場與 Redmi 雙品牌,職級 21 級,年薪加股票傳聞近千萬。雷軍在直播間調侃“王騰動不動就洩密被罰款”,看似敲打,實則寵愛——那是小米內部最顯性的“流量型幹部”培養路徑:讓市場聽見他的聲音,讓用戶記得他的臉。

王騰也不負所託。微博粉絲 180 萬,抖音單條播放破 500 萬,發布會未開,參數先上熱搜。K 系列、Note 系列、Turbo 系列,他像一條鯰魚,把“極致性價比”的故事講到千元機也自帶“旗艦光環”。在小米衝刺高端的關鍵三年,Redmi 承擔守住基本盤的使命,王騰就是守盤人。以至於 2024 年底的組織架構調整中,他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距離真正的高管序列,只剩半步。

然而,半步之後,是深淵。小米通報裡只有 14 個字定性:“洩露公司機密信息,存在利益衝突。”坊間卻瞬間炸出“187 萬諮詢費”“把汽車定價策略賣給三家券商”等聳動傳聞。王騰次日辟謠“沒有收錢,沒有違法”,但並未否認“洩密”本身。至此,公眾才恍然:那個在發布會上一再強調“這次真沒留後門”的人,自己成了最大的“後門”。

“洩密”背後的三重悖論:個人品牌越大,公司風險越高。流量悖論:小米是少有把“高管 IP 化”寫到行銷戰略裡的手機廠商。王騰、盧偉冰、雷軍,三代“嘴替”層層遞進,用個人信用為產品背書。但當個人帳號成為輿論放大器,任何“提前說漏嘴”都會被算法瘋狂放大。2022 年 K50 發布前,王騰因提前洩露發佈時間被內部判“二級洩密”,扣獎金、停晉升;2024 年小米 15 系列預熱,魏思琪送他“謹言慎行”T 恤,已是公開調侃。一次次“小洩密”被粉絲視為彩蛋,卻也讓“機密”二字的閾值在團隊內部被悄然拉低——直到觸碰紅線。

角色悖論:王騰同時肩負兩重身份:對外是 Redmi 第一發言人,對內卻可接觸核心成本、供應鏈報價、渠道返点。市場越卷,越需要高管“下場”與 KOL、券商、經銷商高頻互動。很多“洩密”並非 U 盤拷貝,而是在飯局、微信群、路演 PPT 中“多講了兩頁”。當個人品牌需要“乾貨”維持影響力,而公司又無法把敏感信息完全隔離時,洩密就成了一道概率遊戲。

激勵悖論:小米 21 級年薪由“現金+股票”構成,股票分四年歸屬,每年附加業績對賭。2024 年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 1.7 億部,同比增速 23%,但中國區競爭慘烈,Redmi 均價被榮耀、一加不斷下壓。王騰要想兌現全部股票,必須在“銷量”與“均價”之間走鋼絲。外部諮詢、調研、授課,成為不少高管補貼家用的“灰色地帶”——一旦把未公開數據當成“增值服務”,利益衝突就坐實了。

制度之網:小米“零容忍”為何仍防不住“愛將”?過去十年,小米在廉政建設上投入不菲:2015 年設立“職業道德委員會”,直接對董事會匯報;2018 年發布《員工違規違紀行為處理辦法》,把洩密、受賄、利益衝突列為“高壓線”;2021 年上線“小米合規”小程序,員工可匿名舉報;2023 年更是把“合規 KPI”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占比 10%。但制度之網為何還是讓王騰“漏”了?

內部人士透露,小米的合規系統對“高層接口人”設有豁免白名單,方便其與券商、供應鏈、政府對接;王騰因頻繁出席路演,被標註為“紅名單”,部分敏感文檔無需二次審批即可調用。換言之,他的“洩密”不是繞過系統,而是系統為他打開了綠色通道。再加上小米“戰功文化”盛行——只要結果好,過程可以“先上車後補票”——導致合規部門對“小洩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直到無法收場。

王騰事件後,小米在 48 小時內下發三道補丁:1. 取消所有白名單,敏感數據一律走“双人雙鑰”;2. 高管對外演講、直播、採訪,須提前 48 小時向合規團隊報備 PPT 全文;3. 將“洩密”從原來的三級違紀升為一级違紀,實行“一票辭退”並追溯股票。雷軍在內部群只留一句話:“戰功不能抵過,信任不能替代監督。”

個人職業聲譽:從“大帝”到“代價”的一夜滑坡。在職場信用體系裡,高管最值錢的不是股票,而是“可被信任”的招牌。王騰被辭退當日,微博、抖音、快手三大平台同步下架其認證,粉絲群瞬間更名“Redmi 爆料中轉站”。獵頭圈內流傳一句話:“小米出來的 21 級,本來年薪翻倍搶,現在得先問一句‘有沒有合規風險’。”過去 48 小時,已有多家頭部手機廠商內部郵件提示:“面試王騰須做合規盡調,須向小米職業道德委員會申請背調函。”這意味著,他若想繼續留在手機行業,得先自證“清白”。

更大的代價是職業路徑的“降維”。在中國區總經理級崗位,薪酬的一半來自股票,而股票授予前提是“無合規污點”。王騰此次被定性為“嚴重違規”,不僅未歸屬股票全部作廢,已歸屬部分也可能根據《小米集團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第 6.4 條被公司回購。以小米當前股價 54 港元計,其未歸屬部分市值約 800 萬港元,一夜蒸發。再加上競業限制,手機、汽車、IoT 三大賽道短期內對他關閉,若想創業,投資人都將把“洩密案”寫進風險提示。

點讚的用戶